首先是權力最大,人數最少的文臣派,如酇國公趙舒,紹武初年內閣成員基本上都是有爵位傍身。
其次,就是以朱猛、李經武、閆國超等西安派,他們基本上都是秦軍出身,是勳貴之中勢力最大的,五軍都督府十司,他們佔據了五個。
另外兩派,一個是軍隊系統,其又分為邊軍和官兵體系;另一派,則屬於投靠系,但又分為闖派和西派。
白旺出身自闖軍,自然就走通了璟國公高一功的關係,撈到了這樣一個好職位。
如他所想的那樣,這確實是個撈錢的好機會。
賦稅上的留貯且不提,公款吃喝玩樂,生活成本接近於無。
平日裡那些部落的孝敬,一些皮草、人參、鹿茸,何首烏等特色產品,起碼價值十來萬。
更別提了商人們的孝敬,簡直不要太爽。
在將軍府,布政使、按察使、學政都要受到自己的領導,可謂是大權在握。
朝廷只要求穩定,賦稅兩項即可,貪腐什麼的並不嚴格。
畢竟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苦寒之地想要吸引人,就必須得寬容一點。
可惜,這樣快活的日子即將終結。
皇帝給他送來了一項大禮物:
太子爺。
“這位爺是來當太上皇的吧!”
白旺頭疼欲裂。
作為勳貴,地方大員,某種程度上來說對於太子必須要保持距離,但對未來的皇帝,他又不能太疏遠。
文官們政治鬥爭經驗豐富,自然遊刃有餘,他這個武夫哪有那麼多花花腸子。
很快,太子就抵達了黑龍江城。
由於海上具有一定危險性,所以他這次是透過陸地而來的。
穿過吉林,抵達黑龍江城,行程超過了兩千裡,在這種大雪初化的時候,行進是極為困難的。
剛抵達,太子就嘆道:“看來要修一條從吉林抵達黑龍江的官道了。”
當年為了開發吉林,從瀋陽開始就修建了一條連年千里的官道。
從內地徵發建設兵,三年的時間屯墾和修官道,然後就地安置,讓他們帶領內地家屬過來,形成了一個個的聚居區。
這些軍隊聚居區,化作一個個小鎮,擁有自己的木寨,一邊保護著官道,一邊進行耕種。
積年累月地開發,讓遼東和吉林的人口不斷增長。
僅僅過去了十來年,遼東人口就超過了兩百萬,翻了一倍。
吉林更是從二十來萬人,一躍至八十萬,擁有了六座城池,上百座小鎮,可謂是盡得其利。
可黑龍江城由於近海,對於通往吉林的陸地道路並不熱衷,習慣性地依賴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