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太子,朱存渠在遼東實習期間,是必須十天一信,讓皇帝知道自己幹嘛,做了什麼。
主動彙報,就是為了能夠在皇帝心中留下印象,不至於長期逗留沉陽而被遺忘。
有時候,朱存渠也是憤憤不平。
大明三百載,從未有過像他一樣憋屈的太子。
三百來字述說結束後,他才緩了口氣。
開啟從北京來的皇帝私信,其言語:
遼東等地盛產玉米,小麥糧食等,供應京城兩三百萬石,但卻只能溫飽……
“甘蔗可乎?茶可乎?棉花可乎?爾在民間,要一一探問,深解民情,農富則民安,大明江山自然就千秋萬載了……”
看完書信,他腳下的碳爐都有些涼了。
父皇這是與他感同身受,想到一塊去了。
他立馬將剛才書寫的信揉成一團,重新攤開紙,斟酌起來。
“罷了,明日去探訪一番,整日裡待在官衙之中,哪有什麼思路?”
“爺,母后來信,讓咱們過年回去。”
太子妃過來,說服地走過來,低聲道。
“也行。”朱存渠心中一動。
他忽然想起,自己之前碰到一個鄉間野醫,人家言語在北地,天寒地凍的影響生育。
尤其是南人北上,水土不服。
回趟北京,興許就能種上。
“你收拾一番,過兩日咱們就回京城。”
朱存渠握了下其玉手,吩咐起來。
夜間,其宿妾室劉氏。
思量著遼東的農事,他一大早就去往民間,察農事之利。
“喝了吧!”
太子妃端坐著,柔聲細語道。
“是!”輕應一聲,劉氏望著著黃黑色的湯,不由得捏著鼻子灌下。
“放心,我體諒妹妹,已經加了白糖了。”
太子妃這才露出了笑容,然後拉著其手,解釋道:“等再過一年半載,到時候我就放任了,妹妹到時候定然得到照顧。”
說著,拉著其坐下,太子妃這才繼續安撫道:“聽說妹妹家中有一幼弟?”
“是的。”劉氏知曉這是送好處了,低聲回道:“他不愛讀書,喜歡賣弄刀槍。”
“這般,若是武秀才不好考,就去演武堂,到時候去往侍衛司,還是從軍,都是極為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