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來小國,數十萬人罷了。
明軍親來,立馬就恭敬以聞。
使團待了大半天,補充了些瓜果酒水就罷了。
婆羅洲的惡劣,超乎想象。
遍地都是參天大樹,蟲蛇密佈,一不小心就會中招,溼熱更甚至呂宋。
不過,對於黃氏一族,倒是關切了些。
這群人雖然待在文來,但卻相當於一地諸侯,穿著改良版的漢袍,說著繞口的語言:福建方言和本地話結合版。
不過,粗略算來,文來的漢人倒是自成體系,語言、文字、衣著、習俗,姓氏,幾與大明等同。
他們總數約莫五六萬人,都聽從黃氏領導,奉其為總兵。
同時,歷年來南下的海上也在此安家落業,才讓其人口不斷增長,幾千人漲了近十倍。
心中有了計較,董任知曉這非他能作主的,故而就寫書信一封,待護航的水師船隻歸去再帶走。
待至到馬六甲海峽附近時,就碰到了大量的荷蘭商船,來往密集。
此時,荷蘭的東印度公司還屬於私人公司,主要掌控著爪哇島、東印度群島、香料群島。
馬六甲海峽的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分別建立著柔佛王國和亞齊王國。
婆羅洲,其也只是在南邊建立了商業點,並沒有開拓殖民地。
這並非荷蘭人心軟,而是爪哇島實在太大,土地肥沃,養著數百萬人口,荷屬東印度公司實在是被撐到了。
島內依舊有幾個蘇丹國存在。
直到十九世紀,馬六甲海峽兩岸才被英國人殖民。
畢竟荷蘭人數太少,海上馬車伕雖然威風,但國力卻無法支撐,此時的荷屬東印度公司,幾乎達到頂峰。
“去不去爪哇島的巴達維亞?”
船艙中,公使董任、參贊範正、武官韓密圍坐,商量著去向。
母庸置疑,此時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擁有強大的實力,其商船達到一百五十餘艘,戰艦四十艘,兵馬上萬。
東至日本,西至暹羅、孟加拉、印度,波斯,好望角,非洲東部沿海,都有其據點商站。
即使亞洲貿易的先鋒葡萄牙,也被驅逐出去,吃了大苦頭。
這些在北京的那些大使嘴中傳開,已經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就連荷蘭駐京城大使,也是荷屬東印度公司所派人選。
這在明人看來,簡直是聳人聽聞,但又不得不是事實。
所以大明與荷蘭,才會迅速和好,其對於臺灣之事毫無芥蒂。
只要能賺錢做生意,些許的土地算什麼?
“去吧!”範正沉聲道:“據我所知,一路去往歐洲數萬裡,咱們雖然尋覓到了船長,但一路補給卻要求到荷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