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北伐黎氏偽國,百姓踴躍,臣以組織十萬民夫運糧,並且徵集了一萬頭牛驢……”
次相毛復緊隨其後,熱情地說道。
“將士們呢?”
秦王點點頭,看向了一旁的武將們。
這些人雖然穿著同樣的京營戎袍,但是仔細的看卻能看出不同來。
袖口儘可能的單薄,綠色的布條較多,原本黑紅色變成了黑綠色,顯得頗為奇怪。
但沒辦法,在安南,綠色的軍服才是主流,更方便隱藏和行軍。
普通計程車兵身後,更是帶著一頂斗笠,遮蟲避雨最適合不過了。
當然,作為大明朝的屬國,其脖頸後方的紅色三角巾,怎麼也省不了,這才是標誌性的玩意。
領頭的幾將則昂首道:“啟稟王上,大軍士氣高昂,正待王令,即可奮發北上。”
“好——”
“我國將士們既然用心,寡人怎能不賞?”
秦王大笑道:“傳令下去,軍中將士,各發一月餉錢以作激勵。”
“大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在一片歡騰聲中,秦王滿意而去。
尤平蠻也隨著大流出了王宮。
作為義國公尤世威的庶子,雖然父親失勢,但國公府的威勢卻不減,故而一來到秦國,他立馬就獲得了營正之位。
其實,如果按照本意,他是不想來到秦國的,但義國公府只有國公和男爵兩個勳爵,分別被嫡長子和嫡次子佔據,他這個庶子根本就輪不上。
也因此,不得不帶著十來個家丁,五千塊銀圓和鎧甲,來到西貢參加秦軍。
至於那五千京營,本就是篩選出來的單身漢,危險係數太高,一直處於拼殺最前線,故而勳貴子弟並不多。
這幾年的不斷征戰,讓他軍功不斷,在拿下順化後秦王兌現諾言,給將士們封爵。
因此,在去年他官至遊擊將軍,親領一團三千人時,就被封為興安郡伯,食邑八百石。
秦國的勳貴體系幾經完善,又因為大明朝廷的改良,故而呈現出特有的氣象。
由高至低,分別是郡公、郡侯、郡伯,郡子,郡男,五等之爵。
而秦王諸子,或孫,則封為君。
五等勳貴不僅名字上都帶有一個郡字,食邑更只有大明的三分之一。
簡單來說,郡公食邑最多至兩千石,郡侯頂多一千五百石,郡伯一千石,郡子三百石,郡男百石。
雖然略顯吝嗇,但沒辦法,誰讓秦國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