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世祖> 第四十八章戰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八章戰罷 (2 / 5)

“依我看,糧道這塊,確實要多改進一番了。”

順著他的話,陳永福說道:“我明白了,大同府需要與綏遠協同,而份屬兩省折騰不易。”

“我會啟稟朝廷的。”

張國維這才露出了一絲笑容。

兩人又囉嗦了幾句,敷衍一些後,陳永福送其離去。

事畢,他搖了搖頭,啞然失笑:“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大同府誰不愛?”

在綏遠成了邊疆後,大同驟然就成了內陸,頻繁的兵災消失了,邊患無蹤,那麼依靠著邊貿,大同府的繁榮也就理所應當。

據山西省言語,大同府上下,軍民合計約三十萬,每年賦稅百萬,僅次於山西最繁華的太原府。

“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罷了罷了,還是上一道奏疏吧!”

陳永福思量再三,大軍在綏遠折騰那麼久,給人家帶點好處也是理所應當的。

六月底,蒙古高原的熱浪自北而來,帶來了關於草原的訊息:

滿清發兵十萬,向著土謝圖汗部而來。

而土謝圖汗部和扎薩克部聯軍超過十萬,在圖拉河畔聚集,庫倫準備應戰。

這時候,明軍能做什麼?

只能動身北上,接應喀爾喀諸部。

無它,因為綏遠與庫倫之間的直線距離超過一千五百里,如果算是一些彎曲線路,起碼一千八百里。

換句話來說,即使明軍一人三馬,日夜賓士,至少也要七八天才能到,還得保證不迷路才行。

保守估計,至少要十五天時間,明軍才能順利抵達庫倫。

那麼問題就來了,明軍為什麼不提前北上?

首先,喀爾喀諸部不信任明人,他們生怕明人假道滅虢,把土謝圖汗部滅了。

其次,明軍也不想徒勞地為蒙古人拼命,因為這並沒有好處,而且還禍患無窮。

因為距離遙遠,一旦抵達草原之後,民軍的後勤將會依賴於喀爾喀蒙古諸部,命脈被要挾,豈不是任人魚肉?

“傳我軍令,命大同府儘快輸送錢糧入歸化——”

“命吳三桂帶領一萬騎兵,北上接應尊聖法王(哲布尊丹巴)。”

陳永福不斷地吩咐著,為即將到來的接應做準備。

沒錯,大明從上至下,都不認為蒙古人能打得過滿清。

用一句話來概括:英勇善戰的騎兵面對火槍時,也得低頭認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