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引起了眾人的一陣羨慕。
領頭的隊正忍不住警驚詫道:「那是營正轉的官,原來您是指揮使啊!」
這下,所有人都喧鬧開來。
畏懼倒是沒有,因為地方的巡防營與京營是兩個系統,根本就沒有影響。
朱誼汐這時候也感覺到了一絲接地氣的感覺,他忍不住抱怨道:「地方巡防營可比京營忙多了,抓不完的賊,盜,天天被上官催走,累的要死。」
「您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隊正羨慕道:
「我聽說整個大明,只有一千來個縣,以前的巡防營指揮使,隊正都能當,現在就算是營正,都得使銀子。」
「使銀子?」朱誼汐心中憤怒,但卻強行壓抑著,繼續引導道:「都督府那麼貪?」
「豈止是都督府,之前是組織部,現在是吏部,都管著咱們的官位,不使銀子能排的上號?」隊正嘆道。
早在湖廣時期,朱誼汐就在軍中推行隨軍學堂,要求每個普通士兵必須認識五百字,而提拔到隊正,則是兩千字基礎。
也正是因為如此,大量的軍官、士卒在受傷後退役,都被當時的幕府安排到地方擔任官吏,最起碼也是個衙役。
能夠繼續吃皇糧,解決後顧之憂。
而在皇帝登基後,對於軍官的安排,都督府負責舉薦,吏部負責安排,把持著最關鍵的地方。
十幾年來,在陰暗的角落,想不到滋生了不少的腐敗,亦或者說誕生了不少的潛規則。
這讓朱誼汐憤恨不已。
誰都知道,這位皇帝最重視的就是軍隊,早在湖廣幕府時期,就直言實行先軍政策,七成以上的財政供養軍隊。
就算是登基後,對軍隊的重視一如既往。
不曾想,官僚系統依舊生了毒瘤。
還不待他想許多,就有士卒道:「聽說最近的三老,也得使錢,沒有百十來塊,根本就拿不下。」
「這些人,都掉到錢眼去了。」
這番話,引起了眾人的共鳴,罵聲不止,絲毫沒有顧及到朱誼汐難看的臉色。
所謂的三老,實質上是皇帝這四五年來圖推行的新政之一,以千戶左右,十來個村落為中,設立鄉三老。
即,負責稅收的鄉長,負責教化訴訟的鄉老,負責盜賊,民兵指揮的鄉警。
鄉老一般由本地德高望重的老人擔任,而鄉長和鄉警,基本上是屬於軍隊的退役軍人了。
他們都是從九品出身,俸祿只有十塊銀圓,十石糧,充當的縣衙和鄉間的潤滑劑,十分重要。
他們也是朝廷對鄉間統治的延伸,例如清查戶籍,民間雞毛蒜皮的訴訟,以及減息減租政策最大的監督者。
這樣重要的基本官職,也被拿來賣,這讓朱皇帝怒火都快抑制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