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時機選得非常好,亦或者說車臣汗選的時間很不錯。
正所謂北風捲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此時的漠北地區,已經是初冬季節,待到戰爭結束時,必然大雪初絳。
這時候,趁著冬日的嚴寒,正好消滅反對派,吸收敵對勢力的力量。
且由於天氣的緣故,土謝圖汗部、扎薩克汗部都無法出兵支援,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車臣汗部被吞噬。
當然,這個時代並沒無線電,更沒有通訊訊號,朱誼汐是無法得知漠北的訊息,只是隱約聽到車臣汗部有動作。
這一切還要等到來年才能水落石出。
而他,則要與妻妾妃嬪們一起過上中秋節,很是熱鬧了一番。
朝廷的大動作,則是西北的用兵了。
與後世的清時不同,那時候整個準噶爾部已經統一了衛拉特蒙古,葛爾丹向沙俄購買了大量的火器,從而準備精良,消滅了葉爾羌汗國。
成了西域中亞地區的一霸。
所以,滿清在康熙、雍正時期,對西方持開放態度,重用傳教士,就是為了在火器上佔據優勢。
而這時,衛拉特一分為三,葛爾丹還沒掌權,大明又直接消滅了葉爾羌汗國,在西北佔據了先機。
這種情況下,攻守形勢異之。
內閣分析,僅僅憑藉天南這幾萬人是不夠的,甘肅起碼也增兵兩萬左右,才能一舉消滅衛拉特蒙古。
「自此,漠西、漠北、漠南三部蒙古,都將臣服於大明,邊患絕矣!」
趙舒頗有幾分雀躍道。
內閣大臣們紛紛附和,表示贊同。
這就是文臣們支援西北總兵的緣由,斷絕蒙古邊患,而非佔據什麼疆土。
事實上,當初的清朝,也是為了斷絕準噶爾部統一蒙古諸部的念頭,才會頻繁出兵近百年時間。
朱誼汐懶得理睬文臣們支援戰爭的原因,只要西北總兵順利即可:
「甘肅出兵兩萬,由李定國直接領兵,主持對衛拉特蒙古諸部的作戰事宜。」
「另外,戶部撥款兩百萬,糧三百萬,支援此次戰事。」
對此,內閣自無不可。
這時候就是內閣的顕能時候,
從太倉直接出庫運糧去甘肅,西域,這是最下等的方法。
所以一般所採用的,都是從甘肅本地調糧,亦或者從陝西調糧,所用的自然是起運的夏稅了。
為了準備戰事,甘肅兩年沒有起運夏稅,正是為了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