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下,在玉泉山避暑的內閣,終於收到了來自於黑龍江城的奏疏。
一封奏疏,來往需要一個多月。
內閣對於黑龍江的請求,不置可否。
坦率的來說,如今東北地方,吉林人口都沒填充完全,怎麼可能發展黑龍江呢?
(我弄錯了,奴兒干城在黑龍江出海口,廟街,庫頁島一帶,黑龍江城在海參崴)
「只要不要求撥錢,一切都由著他——」
閻崇信隨口說道,語氣中盡是隨意。
沒辦法,如果說吉林是遼東的屏障,那麼黑龍江地區就純粹屬於累贅多餘了,就算再爛,也差不到哪裡去。
奴兒干都司舊域,兩百年前可比如今暖和多了。
內閣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咦——」忽然,閻崇信傳閱奏疏的人停了。
他的目光緊緊的聚焦在奏疏上,不捨得離開。
一旁的幾人則有些詫異,這有啥好看的?
面對王應熊、趙舒的探尋目光,閻崇信抬起頭,臉上略過一些喜色:
「黑龍江行都司,看來適合大規模發展了。」
幾人紛紛傳閱,頓時一個個捏著呼籲思考起來。
無他,黑龍江上報,僅去年稅收,就超過了二十萬塊,而如果今年持之以恆地發展,牽引朝鮮、日本百姓來開墾,達到三五十萬不在話下。
也就是說,保守估計的話,黑龍江能給朝廷帶來十幾萬的稅收。
看上去是個小數字,但卻比得過江南一縣,陝西一府。
換句話來說,經過幾年的短暫投資,黑龍江這個地方竟然到了收穫的季節,屬於淨收入了。
內閣上下紛紛驚詫。
只要不是虧本的買賣,就能繼續幹。
「黑龍江的各階官吏也要配對齊咯。」
得到了認可,待遇自然就不同。
王應熊直接道:「到底也是朝廷的將軍府,一應的官吏需要分配好,不能壞了規矩。」
趙舒則蹙眉,捻了捻花白的鬍鬚,低沉的聲音響起:
「近幾年來,雖然朝廷一直想要發展東北地區,但也不過是遼東稍微有些人煙,無論是吉林還是黑龍江,都是地廣人稀,寥寥無幾。」
「這可不行,得加大動作。」
「京畿?亦或者山東?」王應熊笑道。
「山東吧!」趙舒嘆道:「山東雖然崇禎年間久經戰亂,但如今人口鼎盛,甲於北方,適合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