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政策,制定起來是十分容易的,但執行卻是難題。
就像是普通人看劉翔跨欄,大腦記住了步伐,攻略,動作,但手腳卻跟不上。
朝廷決定遏制奴僕,之前浙江紹興的一場奴變,不過是提了個醒,在法律上讓奴僕等同普通人。
但用腳想都知道,執行起來肯定漏洞百出,甚至根本就沒有幾個真切的去執行。
所以一般的話,到了王朝中後期,除非是遭遇到了關乎生死的大變,團結了大部分的官僚,不然的話輕易難改。
像是王安石變法,他並非衝動的開始變法,而一開始就打算自己培養官僚,如改變科舉,施行三舍法,為改革積累人才。
其鑑於科舉一考定輸贏的弊端,施行縣學、州學、太學三級制,從地方一步步的考***,然後由學校的成績來決定官職。
聽上去很公平,公辦學校,吃喝不愁,但實際上正由於其打怪升級一般的操作,複雜的過程滋生了大量的腐敗。
由此,三舍法施行二十年就廢了。
可惜,人才還未長成,匆匆而行的變法,沒有自己人的支撐,在地方上完全變了樣。
良政變成苛政。
這般,宋神宗就躺平擺爛,王安石下野。
朱誼汐來自於後世,對此自然就一清二楚。
所以透過省試,填充官場,在一片爛地的北方率先進行改革。
南方保持著大量的前朝官吏,自然得謹慎且持懷疑態度。
派遣欽差,就成了最佳手段。
與之前的不同,此次擔任欽差大臣的,乃是吏部侍郎馮瑞,偌大的南方,幾乎無人敢與其抗衡。
「好呀!」馮瑞捏了捏呼籲:「錦衣衛不同凡響,爾等立下大功,我會奏請皇上。」
杜冰拱手退下,臉上見不到喜悅。
「怎麼,東翁不見歡喜?」一旁的幕僚奇道。
「廠位威名,再次在南方傳起,雖然說是為了朝廷……」
馮瑞對於錦衣衛如此輕易地帶回程淵,感到一股無奈。
程家也是上海大戶,聽說家丁奴僕數百,家財萬貫。
而且還是舉人身份,功名在身,錦衣衛就像是逮蒼蠅一般拿回來,毫無阻攔。
可見其威名之大。
杜冰回到千戶所,見到了千戶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