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群舉人們火速被提拔為學官,高高興興的上任。
而為什麼不是進士,則是人家不想把前途搭在這。
接二連三受挫,武夫們只能認慫,真正老實起來。
演武堂與武夫們想象中的不同,這裡竟然不教授拳腳功夫。
第一科目,就是教他們禮制,以及官制,即內閣、六部、五軍都督府、監察院,地方官等。
這是因為武秀才最低都是個隊正,已經是軍官階級,對於國家制度必須瞭解。
所以這樣的課程又命名為常識課。
除了官場外,對於大明的內內外外,也要教授一遍,對他們的三觀進行塑造。
重新認識這個世界,重新認識大明,更要緊的是向皇帝效忠。
第二科目,則是武略。
說白了,就是教授他們兵書,用最為粗淺的白話來解釋,填鴨式的教學。
不求讓他們理解,只要讓他們記住,背下,等到日後行軍打仗,自然就會融會貫通。
第三科目,則是作戰。
這一科最為龐大,也是最實在的。
打仗的手段有很多,如看地圖,用人,如何與軍法官相處,安營紮寨,行軍,撤退,旗幟,軍令等等,都要識得。
這一科極細,也極為重要。
所以他們大半的課程,幾乎被其包攬。
第四科目,則是騎術,火銃,火炮,水師的分配。
說白了,演武堂需要向各軍輸送軍官,自然是需要按照特長來進行專門授課。
這可以說是分小班。
這四科目下來,武夫們欲仙欲死,從白天到晚上,提起胳膊來就手疼。
皇帝自然清楚演武堂的設立,其中的大部分教材,還是他讓人編制的。
最後,他統覽了一遍,將一些不合格的內容剔除了。
可以說只要那些學官的按本宣科地教授,出來的那些演武堂學生,必然會讓京營脫胎換骨。
“還是得去看看!”
雖然聽著有趣,但朱誼汐還是不放心,想要去看一看。
畢竟演武堂就在旁邊,距離極近。
皇帝的微服,也不是第一次了,東廠和錦衣衛也習慣了,連忙準備一番,就出了山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