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世祖> 第五十二章行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二章行宮 (1 / 3)

初春的北方,似乎是去年的大雪滋潤的原故,顯得格外的繁盛,原本乾燥的順天府、宣府等地,竟然綠泱泱一片。

大雪對於漢民們來說,這預示著豐收。

而對於草原的部落而言,長城以南的大雪,到了他們那裡就是暴雪,也就是白災。

重則凍死牲畜無數使得部落破產,徘徊在滅亡的邊緣,輕則是牧民損失慘重,婦孺老人死傷無數,很難熬過來年。

也正是因為如此,草原部落為了生存,活下去,不得不南下擄掠,從而養成了劫掠成性的想法。

即使長城高不可攀,漢兵勇猛無敵,但在生存面前,一切都是可以嘗試的。

不過紹武五年的雪災,對於察哈爾部來說,卻並沒有想象中那麼慘重。

牧民們雖然面帶菜色,心疼被宰殺的牲畜,但卻多了幾分從容和希望。

因為察漢浩特城擁有著與明人互市的機會。

大雪剛融化,大量的牧民們攜帶著數不清的羊毛,皮草,蜂擁而至,準備換取糧食,熬過飢寒交迫的春荒。

察漢浩特的商鋪們並沒有坐地起價,或者說他們並不敢起價,依舊按照往年的價格收購羊毛。

僅僅半個月,交付的糧食,超過了十萬石,覆蓋了大部分的察哈爾部落。

喇嘛們固然宣稱是坲的恩賜,但卻也不吝嗇讚歎大明的恩德。

剛建好的福松寺,規模宏大,數百工匠、上萬牧民用了半年時間,才堪堪完成,耗費的錢糧超過五萬塊。

其大小殿堂超過百間,佔地五十餘畝,規模宏大,僧侶超過兩百人,乃是察哈爾第一寺廟,僅次於呼和浩特的大召寺。

皇帝為了慶賀其成立,更是親自手書“福松寺”,作為其匾額。

而理藩院則派遣能工巧匠,提前半年雕刻了高達丈餘的巨大佛像,重達數千斤,彰顯了朝廷的用心良苦。

也因此,福松寺又被稱之為石佛寺,備受牧民們的供奉,香火鼎盛。

“尊敬的禪師!”新晉的北海郡王,被牧民們尊稱的布達裡汗,身著錦衣華服,身著穿金戴銀,虔誠地跪在佛像前,認真禱告。

事畢後,他向一旁的寺廟主持,噠籟喇嘛的弟子丹增嘉措行了一禮,恭敬的問道:

“今天會有客人來,這對於察哈爾來說,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

察哈爾部的駐寺主持,丹增嘉措更是被皇帝承認的整個察哈爾部的黃教領袖,他聽聞此聞,沉吟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