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到了大明門,兩人就分別了,黃宗羲在六部,直接向左轉。
而王夫之在文淵閣,必然是要入宮城的,此時天已微亮,倒是不虞借光。
從宮城至文淵閣,黃宗羲走了三刻鐘才到。
此時雖然還未到點卯的時候,但翰林們卻已經到了七七八八。
人人都在忙碌自己的事。
通政司每天傳送而來的題本、奏章數百本,他們12個人需要花費大量的力氣進行分類,甚至還要分別檢查,防止有所遺漏。
王夫之不得不承認,光是這些分類,就足以耗費大量的心神。
一件小事,囉裡八嗦的談了兩三千字都不夠,四六駢文,對仗工整,簡直就是一道八股文。
百來字就能說明白的,非得擴充幾十倍。
而且你也不能忽略,一些細節順手一過,往往掌握著重要資訊。
看透這些虛實結合的文章,很考驗眼力。
如這篇,四川巡撫上稟,及至秋收,四川遷移了十餘萬百姓入河南,落腳點在荊州,結果許多人就不想走了,似乎貪戀湖北的肥沃。
看似說的是移民,但細裡探究,卻是對湖北省的不滿,按理指責其辦事不力。
但若是瞭解其過往,就能明白,川鹽東出後,在湖廣佔據了大量的份額,而如今卻漸漸的被淮鹽侵蝕。
四川責怪湖北忘恩負義,湖北則說四川貪得無厭。
另外在糧食方面,長江上游的暗礁險灘藉助火藥的威力,清除了大半,中小型運輸方面還是可行的。
而最近,川糧和楚糧都是大熟,因為都藉助著長江運送至江南賺取利潤,兩省又是競爭對手。
而商業的繁榮,則促進商稅的徵收,影響的是地方財政。
畢竟商稅是五五分成,已經躍居地方各縣大頭,僅次於農稅。
午休時,黃宗羲聊起了這事:“一篇普通奏疏,非得看上三五遍不可,才能粗解其深意。”
“各省大員的筆力,咱們遠遠不及。”
同僚們紛紛贊同。
“咦——”忽然,有人驚訝一聲,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只見其拿起大明公報,眉頭緊蹙,亦喜亦憂,表情變化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