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著與蒙古聯姻,持續了數個月。
包括內閣六部在內,都被皇帝說服,只能遵命。
其實對於那些眼光開闊的大臣們來說,與蒙古聯姻雖然有玷汙皇家血脈的嫌疑,但到底是皇三子封了吳王,儲位穩固,多一個蒙古皇子也無妨。
反正犧牲的也是皇帝。
再者說,之前不久的首輔站隊,儲位的無聲爭鬥,狠狠地耗費了他們的精力,對於聯姻的事倒是不在意了。
只要不是送公主去和親,丟皇明的面子,娶個蒙古人根本就不是問題。
不過,即使是內閣的幾位人精,也料不到皇帝是在效仿滿清的滿蒙一體戰略。
其有個科爾沁,為何我不能有個察哈爾?
在驅使蒙古人的選擇中,察哈爾不僅地位最高,而且更加比鄰北京,控制起來也是十分的容易。
等到生下幾個帶蒙古血統的兒子,分封到察哈爾部當大汗,亦或者擴散在綏遠、河套,乃至於漠北蒙古諸部。
至於這個所謂的公主美醜,其實並不重要。
敢跟皇帝聯姻的女子,肯定是精挑萬選,豈有醜陋的?況且不是還有陪嫁的宮女嗎?
人選定下後,朝廷立馬冊封其為察哈爾公主,賜與部眾三千帳(大汗直屬部眾,以作陪嫁),綾羅綢緞不計其數。
豐厚的彩禮,足以讓任何一個部落驟富。
而布達裡因為大舅哥,以及蒙古臺吉的身份,被封為北海郡王,也因此在草原上被尊稱為布達裡大汗。
浩浩蕩蕩的車隊,從察漢浩特一路直下宣大。
數千邊軍看護著這位皇帝的未來妃嬪,可謂是極為嚴密。
一路上看熱鬧的百姓絡繹不絕,甚至許多是邊軍的家屬,所以軍隊也不驅逐,任由他們觀看。
琪琪格坐在碩大的馬車中,足足有八匹馬拉扯,寬大的車廂足以放下十餘人,而如今只剩下她和兩位侍女。
一位是她的貼身女僕,另一個則是來自於內廷的女官,負責教導她宮廷的禮儀和規矩,以免到時候出了差錯。
穿著一身寬鬆的衣裳,昂貴的絲綢透氣又漂亮,琪琪格倒是挺喜歡這種布料,但卻不喜歡這樣的衣裳。
太彆扭了,也不貼身,走路都困難,更何況騎馬了。
乳白色的面板在綢衣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的漂亮,北京來的女官止不住地心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