呸,馬屁精——
內閣幾人忍不住暗罵起來,臉上卻是一副贊同的模樣。
當年皇帝登基後,對於孫傳庭只不過是追贈為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諡號為“文成”。
在大明的文臣諡號排序之中,位列第三。
第一是文正,如李東陽、謝遷;第二是文貞,如楊士奇、徐階;第三為文成,劉基、王守仁。
可以說,大明朝三百年的文正、文貞、文成加一起,也不超過十個人。
對於孫傳庭來說,這是大大的抬舉,是文人們豔羨的存在,如果能得到這個諡號,許多人恨不得現在就死。
一相比較,要不怎麼說崇禎刻薄呢?
盧象升死得多慘烈,最後只有追贈,而無諡號,顯然其心中還有些不爽利。
還是福王在南京時追諡為“忠烈”,滿清都追諡為“忠肅”。
如今追贈爵位,可以說是大增其榮光。
當然,內閣大臣們目光如炬,立馬從其中瞄到了淺顯的兩步。
首先,封后族,增加太子的勢力。
其二,拉攏人心,皇帝對那些失敗犧牲的大將都厚待了,你們這些活的還不努力?
“首輔是什麼意思?”皇帝目光看向了趙舒,問道:“予之何爵?”
眾人目光齊聚其身。
也對,到這種場合,問趙舒是最合適的。
張慎言恍然,這是第三層,考究試探趙舒之心。
我就說嘛,皇帝心思敏感,必然得試探一二,不然不會放心。
目光深深地望著趙舒,看他如何作答。
適之兄,這個時候再心向,也得不偏不倚啊!
趙舒似乎並沒有感受到那些目光,只是拱手拜下:“依老臣之見,文成公平定陝西,安撫百姓,又曾困綁高迎祥,力戰賊匪數十股,功大莫焉。”
“然後柿園之役,汝州之役雙財,數十萬秦軍一朝傾覆,以至於先帝崩殂,中原羶腥……”
“故此,高爵難為,應允為子、伯合適。”
這番話,在眾人耳中,倒是合乎情理。
君權神聖。。
皇帝是不會出錯的,那麼錯誤只能出現在大臣身上。
在許多士大夫,乃至於朝野上下的認定中,如果不是孫傳廷輕敵兵敗,李自成就不會佔據陝西,然後也不會襲擊北京。
先帝不會死,大明也不會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