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皇宮內,氣氛非常的濃厚,大批將士雖還在遼東拼殺,宮廷卻在大張旗鼓地慶賀勝利。
各種各樣的雜劇在上演,成了歡樂的海洋。
皇帝不置可否。
因為整個北京也同樣如此。
無論是男女老少,還是富貴貧窮,都沒有耽誤這個過年一般的日子,或者說這比過年還要熱鬧。
戶部甚至提出拿出一筆錢來,舉辦一次燈火表演,宣告這個勝利的時刻。
不過還有許多人表示遺憾,雖然說直搗了黃龍,但卻沒有抓住滿清皇帝,導致後患還在。
內閣卻依舊保持沉穩,成交了一份駐兵五萬的計劃。
即,在整個遼東駐兵五萬,另外在招募五萬民兵,將整個遼東省真正意義上的納入懷抱。
而其中的代價,就是大量的糧食包袱,以及錢糧消耗。
雖說小冰河期將要過去,但到底還是有殘餘的尾巴在的,遼東依舊處於衣食勉強的地步。
更何況說,滿清的北撤雖然急促,但卻十分的果斷。
保守估計,起碼有近二三十萬人離開了遼東。
而要知道,整個遼東也不過兩百萬左右,離開的這部分還包括了許多青壯。
漢民也死傷慘重,多年來的征討與剝削,民間與農奴無異,人口增長極其緩慢。
到了這個地步,遼東已經成了負擔,完全無法自給自足。
如果像滿清那樣,就得建立封建農奴制,剝削大量的漢民口糧,來維持強勁的軍隊。
而這個時候,民間就不一樣了。
如果是異族,漢民們只能忍氣吞聲,而要是自己的朝廷回來了,那肯定就會嚷嚷著不行。
輿論從民間彙集,然後傳達到士紳,再反映到官場,最後集體抵達朝廷中樞。
總不可能,成為了自己人,過得還不如以前吧?
那遼東不是白收復了?
朝廷也丟不起那樣的人,皇帝也是要臉的。
由此,經過一番計算,朝廷每年需要向遼東支援糧草兩百萬石,銀圓一百萬塊,然後再持續的移民,才能讓其自給自足。
“還得是移民,大把的移民!”
閻崇信咬著牙說道:“山東一地人口極其擁擠,可以十年間移民兩百萬,徹底塑造遼東,讓其成為大明真正的臂膀。”
“移民之事暫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