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敬在甘孜,受眾將擁戴,遵李自成遺囑,不再稱帝,改稱康王。
之所以不續用大順,則是當年李自成受了宋獻策等人的建議,以應讖語“遇順則止”(明間流傳的劉伯溫讖語),所以國號為大順。
如今在康巴地區,以及青海安家,反攻的心歇下了,那就只能想著富貴延續,改為康王,自然就讓大明安心。
而定都甘孜,則受到所有人的認可。
青海那鬼地方,此甘孜差遠了,連茶葉都喝不到,至少甘孜能穿布衣,喝茶。
所以,甘孜被改名為順京,大肆擴建,學習明朝的制度,設內閣,六部,五軍都督府,賞賜諸將爵位錢財,而不是沿用大順那亂七八糟的制度。
至於年號依舊沿用永昌,所以是年為永昌七年。
為了擴大勢力範圍,收編更多的人口,順京小朝廷繼續南向、西向,朝著昌都地區進軍,想要徹底佔據康巴地區。
天下的局勢,牽一髮而動全身。
滿清崛起後,威逼喀爾喀蒙古,促使喀爾喀蒙古向西發展,威脅到了天山南路的和碩特部。
被沙俄、喀爾喀蒙古夾擊,固始汗被迫南下,去青藏地區尋找活路,建立起來橫跨青藏的和碩特汗國。
而正是因為和碩特南遷,使得準噶爾部得到喘息之機,在天山南部修養,逐步壯大。
如今隨著局勢的發展,李自成在青藏地區,書寫著自己的成績,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小王朝。
至於孫可望,在大理府盤桓數日,就帶領軍隊南下,不見了蹤影。
雲南省上下哪裡還管得了這些,迫不及待的宣佈雲南光復。
截止紹武四年,除了遼東地區外,洪武年間的疆域,已經完全恢復。
甚至還有些超越,畢竟烏斯藏歸附,正式稱臣,小琉球設臺灣府。
北方八省:甘肅省,陝西省、綏遠省、寧夏省、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山東省。
南方十二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貴州省、雲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廣西省。
再加上順天府、應天府,以及宣大、遼西總督區,共計有24個省級行政單位。
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出,南方興起也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即使加上遼西、宣大總督區,省的數量上也居劣勢。
雲南剛復,四川就輸送了三十萬塊銀圓來補充其財政,誰知道卻被退了回去。
轉任雲南巡撫的樊一蘅,則傲嬌道:“雲南雖久經戰事,但府庫充盈,不拘於這點錢財。”
四川巡撫馬乾聞言,大吃一驚,我是雲南人,我會不知道雲南的情況?
那地方除了雲南府有點土地外,其餘地界都是入不敷出,亂了那麼多年,你還打腫了充胖子?
書信連發三封,話裡話外都是對其的勸說,不要為了面子讓雲南一省百姓遭罪。
樊一蘅苦笑連連,只能解釋。
我來到昆明時,府庫雖然空了一多半,但還剩下三十多萬石糧食,銅錢白銀也有二十多萬兩,足以度過到秋收了。
再者說,你四川的錢糧哪是那麼好拿的,最後不是還得還回去?
中央撥款和地方援助,這是兩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