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對皇帝的處理方法感到好奇,但卻無人敢直接問詢。
朱誼汐淡淡道:“既然俘虜了那麼多人,就挑選出幾萬精銳來,剛好充斥邊軍、京營,想必一層層的分下,蒙古人必然翻不起什麼浪花來。”
“是!”內閣對此倒是並無異議。
主要是呂大器從薊鎮發還的奏疏,實在是太過於嚇人。
兵冊上的十萬兵馬,最後僅剩下一萬餘人,連守城都不夠,更遑論為京城羽翼了。
可以預見的是,長城將是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大明不可或缺的防線,九邊的完善也至關重要。
再者說,即使蒙古人被降服,但知人知面不知心,焉知其不會作亂?有長城為守,也能及時彈壓。
“河套水草豐美,須修建城池,分州縣以守。”
直到這時,皇帝才吐露出心聲來。
俗話說,黃河百害,唯富一套。
塞上江南,就是指的是河套。
蒙古高原的土地好壞,河套>漠南>遼東>漠北。
而之所以察哈爾部在漠南,遼東,則因為通商的緣故,讓兩地蒙古人享受茶鹽之利,從而逐漸富裕。
單單論水草,河套地區是遠勝於其他地界的,自然而然養育的牧民也是最多的。
秦朝的新秦地,西漢的上郡、西河郡、五原郡、朔方郡、雲中郡;隋唐時期的勝州,夏州,鹽州等;到了唐末,這裡則成了党項人的天下,因而成就了西夏王國。
到了後世,鄂爾多斯和包頭的煤炭、鐵礦,更是位列全國前茅,自然資源極其豐富。
這樣的好地方,自然就得移民,亦或者施行耕、牧結合的手段。
“以通商,來讓牧民定居,並且拾起學會耕種,從而為朝廷提供賦稅徭役……”
簡單來說,就是改變河套地區的農業模式,化羈糜為州縣。
這是個長期的工程,也是持之以恆的良道。
六部、內閣聽懵了,旋即反應過來,皇帝這是準備一步到位,直接設縣啊!
趙舒立馬醒悟:“可以漢時之準,設東勝府,統轄河套地區。”
“不夠,再添上二府,共計三府才行,增設五原府、朔方府。”
朱誼汐沉聲道:“另外,你們不覺得,寧夏衛的太過於突出了嗎?”
在明朝的狹義的河套中,指的是三個地方,歸化城為中心的前套,巴彥綽爾中心的後套,以及銀川寧夏地區的西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