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倒是輕鬆道:“能用區區皮肉,換取父親之生,此乃天底下最大的幸事,我求之不得,並無心傷。”
“你這心態不錯。”
堵胤錫笑了笑,以手撫虛,望著運河兩岸鱗次櫛比的商鋪,不由得心情大好。
蜻蜓點水一般的烏篷小船,在擁堵的運河縫隙來回穿梭,顯露出繁華景象。
這與他印象中雖然相差甚遠,但總算是恢復了幾分元氣,恰如這大明。
一時間,他倒是頗有幾分感懷。
雖說如今海運成了趨勢,但在許多保守人眼中,運河雖然有萬般不是,但到底是風平浪靜,看得見摸得著的。
而大海則變幻莫測,傾覆之下,難以倖存。
堵胤錫雖然支援海運,但還是心有憂慮,從運河北上。
當了三年多的江蘇巡撫,一朝入京,早就在他的預想之中了。
不知這次是明升暗降為侍郎,還是升為尚書?
可惜六部無所缺,總不能去都察院吧?清流雖不錯,但實權卻不大。
對於他這樣的封疆大吏來說,一時間倒是難以適應。
進抵潞河驛後,果然禮部有司官吏早就估算了時間,在地等候。
驛站也預備了房間,充足的熱水加可口的食物,讓他掃除了疲憊。
“堵中丞,今日您請暫歇,明日啟程入京。”
巡撫身兼監察和統軍之權,照例是要掛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銜。
禮部的禮儀培訓只用了一個時辰,堵胤錫就全然接受,學得極快。
“有公報嗎?”
“您稍待,剛發了沒幾天。”驛丞客氣地笑著。
堵胤錫坐在椅子上,看著大明公報上關於朝鮮復國的訊息,尤其是後面那低價購糧,通商,節制水師等事宜,感覺朝廷不夠體面。
幫人復國也不是第一次幹了,怎能這般小家子氣?
但他明白這番話不能宣之於口,已經成了公議的事,只能照做,而非埋怨。
足足看了半刻鐘,他才翻篇,見到了另一番訊息:戶部尚書朱謀卸任理蕃院尚書……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