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世祖> 第十四章所謂士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四章所謂士紳 (2 / 3)

網上傳聞海瑞是清官而對國無利,所以得出清官無用論,實在是居心叵測。

海瑞當年清理豪強,疏通吳淞江,抑制土地兼併,廣審訴訟,這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才是真正的好處。

“所以,對於朝廷來說也是簡單,如今賦役合一,對於士紳們的優免形同虛設,正該罷黜其優免條例,一體收稅。”

皇帝興奮道。

當年的一條鞭法,就是將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總為一條,按時納銀即可,但後來變更為納糧也是一樣。

“陛下,優待士紳乃是國策……”

趙舒見皇帝有些不對勁,立馬勸說起來。

您也當了幾年皇帝了,怎麼還那麼幼稚?

一聽這話,朱誼汐笑容立馬凝固,陷入到了沉思。

俗話說,存在即合理。

難道大明300年來,十幾位皇帝都是聾子啞巴,不知道其所謂的優免的貓膩?

不,他們肯定知道。

當優免條例正式頒佈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朝廷迫於無奈,只能限定範圍,約束士紳們肆無忌憚的行為。

但聰明的嘉靖只想修仙,水平能力足夠的萬曆,卻只想著宅在後宮,只能妥協。

見皇帝還在糾結,一旁的張慎言只能輕聲道:“朝廷的根基,在於士紳。”

這一句話,點明瞭根本。

其實也可以反著理解,能顛覆朝廷的,只有士紳,讀書人。

中國太大,財政養不活大多的官吏,歸根結底,還得靠地方自治。

想要馬兒跑,就得收買,拉攏。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時期的門閥選官,宋時不抑制土地兼併,再到明清時期的錢糧優待,這些都是朝廷對讀書人的收買。

到了後來,為了不受制於其人,天朝並沒有選擇收買,而是隻是替換。

天朝大規模普及夜校,進行掃盲,就是為了農民、工人成為讀書人。

但朱誼汐能這樣做嗎?做不到。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