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站,乃是大明建立的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聯絡“通訊”系統,而這個系統則是由三部分組成:驛傳(信使)、急遞(快遞)和遞運(大貨運輸)。
圍繞北京這個地方,這個龐大的網路系統下共有1936個驛站,驛道總長143700裡,總僱員超過了十萬。
其相當於大明的脈絡,將北京的政令傳達至全國,雖說崇禎皇帝自廢自殘了一把,但紹武皇帝再次拿起。
“聖旨?”鄭森一楞,旋即一觀,這才恍然:“終於來了。”
驛丞滿心好奇,但卻不敢多問。
擺在最上面的,則是關於執法部門的。
只見其寫道,要求各縣、府,增設巡警司,專司執法一事。
其主官為正八品,受到通判、知縣的雙重統轄,負責一縣的治安事宜。
人數五十至五百不等,由各縣酌情招納。
說白了,這是吃縣衙飯的,多大能耐招多少人,視財政情況而定。
這是執法權的獨立,也是對於巡防營的補充。
巡防營畢竟是軍隊,一些治安問題還得專人專治。
至於後面的一篇,鄭森閱覽了數遍,思量多時,才有了決定。
旋即,鄭森就召集縣丞、通判,六房書吏,商議起巡警司之事。
十來個人擠得滿滿當當,對於鄭森這個年輕得不像話的縣尊,倒是多為尊敬。
“黃冊之事,務必精確,對於各村寨決不能疏忽漏掉……”
“各地坡塘,溝渠,要多加修繕……”
聊了一些雜事,鄭森才翻出朝廷的諭旨。
“這巡警司,按照朝廷的章程,縣城須有,各里、鄉鎮也設所,管轄本縣治安之事,你們覺得應該增添多少人?”
“縣尊,本縣鄉鎮不多,只有寥寥數個,裡卻有五十餘個,如此假使縣城百人,各里兩人,共計兩百餘人足矣。”
縣丞一番思量,說出了一個數字,然後看著鄭知縣,等著他決定。
“縣城萬餘人,百人不夠,而各里設一人為好,如此稍減些人,縣倉也能輕鬆些……”
戶房書吏如今貴為正九品,且廢除了賤籍,可以說地位驟升,在衙門說話的聲音也是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