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州,遵化縣。
在整個北方陷入到冰天雪地之時,這裡依舊是一片熱鬧繁華之中,來往的馬車絡繹不絕,人們不顧積雪,也要奔赴於此。
不為別的,因為這裡是北方的冶鐵中心。
從永樂年間開始,遵化的鋼鐵就成了兵部的心頭肉,是大明官營時間最長的鐵廠,每年輸入北京數十萬斤。
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官營產業逐漸凋零,萬曆九年徹底裁撤官吏,工匠,將鐵礦、柴山,一律租賃給民間運營,從而採取了採買模式。
這種民進官退的景象遍佈整個大明,如景德鎮再無官窯,盡是民窯。
不過隨著朝廷北遷,作為北方最重要的冶鐵中心,遵化再次被重視起來。
藉由鐵器的匯聚,大量的兵工廠設定於此。
等朱靜來此地,接受了軍械司郎中衛盛的招待。
衛盛是王徴收的三個徒弟之一,年紀雖然不過三十,但卻技術嫻熟,而且管理手段了得,令人歎服。
皇帝之前與王徴會見頗多,衛盛自然經常見到朱靜,如此更是有公務在身,更是熱情的很。
“朱兄弟,你這趟來得挺早的。”
縣城外,衛盛帶著幾個護衛,遠遠的就看見騎馬而來的朱靜,笑著遠迎。
“衛郎中!”
一個漂亮的翻身下馬,朱靜則略顯恭敬地還禮。
“走,城中已經擺了酒宴,正好暖和一下。”
“多謝好意,只是如今在下揹負公務,實在急迫,還是先去鐵冶那吧!”
朱靜推辭著,滿臉的誠懇之色。
“還是暫歇一夜吧!”衛盛搖頭道:“鐵治位於遵化城西八十里,這大雪天可到不了。”
“那好吧!”
朱靜只能妥協,在縣城中休整起來。
卻說,這遵化縣竟與北地冬天萬籟俱靜不同,縣城中人滿為患,客棧滿盈,車馬喧譁,熱火朝天,極為熱鬧。
“這是北直隸來此買賣鐵器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