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的繁榮加上科舉的盛行,讓北京的會館多如繁星,達到了數百座之巨。
而會館的興起,更是帶動了文化的交流,歷史上的徽班入京,就是在會館中演出,從而博得滿堂彩。
另外,會館還兼任打理官場,同鄉聚會,接濟同鄉,打官司,並且慈善公益,倉儲,籌餉,書信快遞等業務,可以說是半官方的機構。
“諸位快請,快請坐。”
領頭的首事很客氣,就在門口迎接,客客氣氣地拱手行禮,臉頰凍得通紅,顯然已經等了很久。
他是個看著就很圓滑的中年人,穿著棉袍,打扮的乾乾淨淨,斯斯文文,但卻無讀書人的傲氣,讓人心生好感。
“有禮了。”
于成龍等人忙拱手行禮,不敢託大。
會館中盤根錯節,天知道這位值年是哪個大官的親戚,得了這個好職位。
會館由首事、值年、總理以及客總組成,這些管理人員都是各省計程車紳、官府推舉上來的。
由於會館中迎送的要麼是舉子,要麼是官員,可以說人脈關係極廣,是個可遇不可求的好機會。
“雖說明年春闈,但咱們晉陝二省在崇禎年間受了不少苦頭,舉子不多,大家入住倒是綽綽有餘……”
首事笑著在前面引路,二十個預備官僚倒是顯得有些目瞪口呆,實在是會館的條件太好了。
假山假水,樹木花草,一個個房間猶如客棧一般寬敞,甚至還有許多單獨的院落,供那些大官全家居住的。
“咱們陝商會館佔地雖然不如南直隸,但內在環境卻過之不及,一應的吃食、住宿都不用錢財……”
言罷,他讓人將各人的行李一一送到房間,又問起飲食身體,可謂是關心備至。
“聽聞幾位是好友,這三間房正好相鄰——”
于成龍看著此人,心中不由得升起暖意,果然是在外靠老鄉啊!
“走——”
盧卓大笑一聲,帶著隨從入住。
剛用了晚膳,會館就來了一名書吏。
首事直接介紹道:“這位是咱們文字鋪的書吏,是衙門的人,給諸位登記造冊,辦臨時居住證。”
“有了這個證件,可以長居北京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