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政廢,冊籍無存,下自百戶、千戶,上至指揮、鎮守太監﹑總兵等官,無不役使屯軍。”
呂大器面露沉痛之色,恨恨道:“早在正統年間,逃竄軍戶十之五六,如今怕是十之一都無存。”
朱誼汐默然。
他以為邊軍不堪,最起碼也得撐到弘治、嘉慶年間,誰能想到早在正統年,叫門天子朱祁鎮時期就崩壞了。
而此時距離大明統一天下,才過去六十年啊!邊軍設定更是不到五十年。
對於衛所制,朱誼汐知道的不多,最明顯的莫過於吃空餉,佔屯田了。
“邊軍之弊,我也略知些許,不知呂卿可能詳述?”
“老臣知無不言。”
呂大器心喜,臉色突兀嚴肅起來,帶著沉痛的口吻:
“其一者,莫過於屯田廢佔,兵戶難以自給自足,不得不賣妻賣子,逃亡天下……”
在洪武時期,軍屯佔地六千萬畝,而到了弘治年間,就只剩下三千萬畝,正德年間降為1600餘萬畝。
萬曆年間,首輔張居正組織對全國土地重新進行丈量,這次量出被隱瞞屯田 6350餘萬畝。
這些流失的軍屯大多被各級軍官、皇室宗親、世家大族所侵佔。
張居正的變法,不僅是要擴增賦稅,也是要強軍,梳理軍屯,可惜不了了之。
“如今朝廷中興,邊軍百廢待興,正可重拾軍屯,再復洪武年間之盛舉。”
呂大器氣勢徒然倍增。
“嗯!”皇帝點點頭:“繼續說。”
“其二,就是官役屯軍,軍官私役邊軍,以致邊備廢弛,寇賊輕玩……”
這些軍官們役使軍隊為自己幹活,開墾土地,挖溝渠,修房屋,耕自家地,用朝廷的錢糧來奴役軍隊給自己幹私活,免費勞動力誰不喜歡?
這樣的後果,則是軍官們廣置田產,成為地方大地主,而軍戶就淪為佃戶,甚至是私奴。
“其三,則是賦稅太重……”
沒錯,軍戶的土地並不是白種的,你還得交錢,交租給朝廷。
軍戶們一邊守著長城,還得種田,種田還得交稅,這誰不逃亡?
而且這稅還不合理,無論貧瘠還是肥沃,徵收標準都一樣,漠北和漠南收成能一樣?
所以早在洪武年間,逃兵就屢禁不止,實在是邊軍太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