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花花綠綠迷人眼,可不能丟了咱們的臉面。”
孫林、朱依點點頭,壓力頗大。
過了半個時辰,似乎是吹夠了風,朱誼汐才領著親兵營,浩浩蕩蕩地向著紫金山而去。
紫金山被南京外城囊括其中,位於內城的正東方向,距離他所在,約莫百餘里。
朱誼汐索性也不再拖拉,數百騎護持,騎兵營伴隨,就像是一股風般而去。
及至黃昏,才至孝陵。
下馬坊,即孝陵的入口處,是一座二間柱的石牌坊,額枋上刻“諸司官員下馬”六個楷書大字,謁陵的文武官員,到此必須下馬步行。
朱誼汐等人自然不能免俗。
“孝陵所在,來者止步!”
這時,數百名男女老少,揮舞著鋤頭長槍,身著破舊的鎧甲,一股腦的湧出來。
“孝陵衛?”
朱誼汐被嚇了一跳,旋即醒悟,問道。
“你們是?”
見到眼熟的明軍旗幟,前方,一四十來歲的男人,略顯狼狽地上前,好似指揮使一般。
“此乃大明監國,收復南京的豫王殿下!”
李經武忙上前,指著豫王一臉驕傲道。
“監國?豫王?”
男人一驚,仔細地望了兩眼,這才放下武器,痛哭流涕:
“末將孝陵衛指揮使張良臣,叩見監國殿下——”
“叩見殿下……”
一眾老少,也忙跪下,滿臉的喜色。
“你們是忠臣啊,起來吧!”
朱誼汐感嘆了一句,攙扶而起。
曾經的孝陵衛,約莫五千人,世襲繼承。
而且,與其他的軍戶不同,孝陵衛實行末位淘汰,凡能力不足,就讓兒子頂替。
沒有兒子,就可以領著俸祿回鄉養老去。
這在整個明朝,是獨一份的。
“多謝殿下!”
張良臣感激涕零,躬身領路:“自崇禎以來,軍法鬆弛,俸祿被剋扣,逃逸者眾多,以至於人員不齊,一些刁民甚至敢冒犯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