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維是天啟二年的進士出身,從知縣開始做起,疏通水利,平定地方賊寇,可謂是盡心盡力。
在崇禎朝,歷任應天巡撫、漕運總督等職,從崇禎任用去江南督練精兵,剛出北京城十天,崇禎就自我了斷了。
後來弘光朝罷官,擁立了魯王在紹興監國,所有人以為他的官途就是戛然而止,不曾想如今竟然拔為漠南總督。
全稱為總督漠南行都司軍政務一員,正二品。
當然對於許多文官來說,來到漠南等於發配,天天與蒙古韃子為伍,這誰受得了?
而對於張國維來說,能夠再度出仕,而且擔任總督一職,這是給予他莫大的肯定。
不過,張國維來到歸化城,卻並沒有第一時間亮出牌子,而是偷偷摸地進城,觀察歸化城的虛實。
城內外雖然廢墟一片,但許多建築已經在進行,雜而不亂。
“只是——”
他尋聲而去,只見前方一片喧鬧聲。
“這馬鞍今天只賣十塊銀圓,你怎麼賣我三十?”
“你情我願的買賣,還能反悔嗎?”
“奸商,奸商——”
一個蒙古人帶著幾個隨從,在一處商鋪前不斷地吵鬧著,嘰裡呱啦的蒙古語讓人聽得腦殼疼。
但是路過的蒙古人卻一個個義憤填膺,幫著喧鬧起來,將店鋪堵得死死的。
“這是何事?”張國維見一旁的店夥計津津有味地看著熱鬧,料定其必然聽得懂,不由得問道。
“這位先生!”一看對方穿著長袍,夥計立馬恭敬地說道:“那個店賣了一個馬鞍給那蠢韃子,賣了30塊銀圓,結果今天掛上牌只要10塊。”
“誰料那韃子剛好路過,見到這價格,心裡自然就不舒服,於是就吵鬧了起來。”
“原來如此。”
張國維點點頭,沉默地看了一會兒,兩人臉紅脖子粗,誰也不相讓。
商人一看就有背景,對於韃子絲毫不虛。
而韃子雖然氣得臉色脹紅,雙手不住地摸刀,但怎麼也沒有使出。
畢竟明軍在歸化城,一旦打鬧起來,必然是偏袒明人,如此就可能單方面屠殺了。
“但凡行商,都講究一個信義二字,貴商號千里迢迢來到歸化,就是為了敗壞名聲的?”
張國維挺身而出,立馬掀起了波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