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已去,夏日盛極,不知不覺時間就來到了紹武二年的七月。
七月初三,皇帝大祭孝陵,追諡明景帝朱祁鈺為“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上廟號代宗。
另外,追諡崇禎太子朱慈烺為“孝仁太子”,定王朱慈炯為“定哀王”,永王朱慈炤為“永悼王”。
除此外,朱誼汐還對崇禎朝時期殉國志士,進行一番追諡,封爵。
北京殉難的大臣們,其中文臣21人,勳臣2人,戚臣1人,共24人。
如,崇禎朝內閣大臣範景文,跳入井中殉國;北京城最後的守將襄城伯李國楨;崇禎皇帝的妹夫駙馬都尉鞏永固等,全部被追贈為伯爵,其子嗣承襲子爵。
除此外,他還對弘光朝補諡百餘大臣,進行承認,算是一次廣泛恩澤吧!
或許是朱由崧實在是太需要收攏人心,他追諡大臣,從明初到明末,覆蓋兩百餘年。
包括一批太祖時期枉死的開國功臣,只要封爵都被追諡,還有建文諸臣,例如傳說中被殺十族的方孝儒,雖然人家子孫後代活得好好的,但得個諡號也不錯。
而剩餘的,則是正德、天啟年間死諫的文臣,以及東林六君子等。
雖然東林黨並非什麼好東西,但不可否認的是,一開始的東林六君子,確實人還不錯,只是後面變成了利益集團罷了。
當然,對於孫傳庭,朱誼汐極為大方的追諡為“文貞”,並賜爵與其長子孫世端為代州侯,其幼子孫世寧為咸陽伯。
沒辦法,老丈人外加伯樂,朱誼汐再怎麼吝嗇,對於孫家也不可能小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朱誼汐對於嘉靖萬曆朝的抗倭名將戚繼光和俞大猷也賞識有加,分別恩賞其後人登州伯、晉江伯。
如此一來,偌大的南京城,瞬間陷入到了一片熱烈之中,對於大明公報上的一排排的人名,爵位,分外的眼紅。
賈演則嘴裡叼著牙籤,敞著胸懷,躺在花五個銅圓買來的躺椅上,悠閒自在。
而小女兒,則趴在他懷中,扭著小屁股,不斷地玩著手中的風車,也不嫌熱得慌。
樹蔭下,三五個同樣的老兵,趁著休息日,聚在一起乘涼,別提多快活。
而作為長子,狗子則苦著臉,拿捏著一張大明公報,為這些鄰居叔叔,以及自己老爹,唸了起來:
“誠國公劉廷傑,奉旨北上歸化,共俘虜蒙古人五千六百戶,降服口三萬七千兩百人,牛羊十萬餘頭,戰馬……”
“狗子,西北呢?”這時,一旁的鄰居忍不住喊道:“聽說這次義國公出擊西北,把李自成打的哭爹喊娘呢!”
“是嗎?那不知要多幾多爵位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