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招撫吧!”
朱誼汐沉吟片刻,壓抑著心中的厭惡,開口說道。
作為後來人,朱誼汐對於吳三桂的厭惡,除了電視劇外,更多的來自於以及歷史。
尤其是想到歷史上吳三桂派人勒死永曆時,朱誼汐就感覺有點窒息了。
可以說是物傷其類,也可以說屁股決定腦袋。
弒君的印象,在他的心中久散難去。
但時人卻不一樣,他們不知道歷史上的吳三桂,只是以為其引兵為報君仇,對其還是抱有很大的同情心理。
所以朝堂上對其招撫的聲音不斷,全被皇帝壓下來,就算是之前的渤海郡王,也只是試探罷了,並無誠意。
吳三桂顯然也看出來了。
不過這次為了儘快的統一,朱誼汐只能咬著牙:“與吳三桂敬侯之爵,讓他掂量著去看吧!”
“是!”一旁的吳邦輔忙點頭應下。
自錦衣衛新立後,像這種招攬的手段,都是他們來做,已經駕輕就熟了。
“嫡長子都有了,唯一所缺的,應該是天下一統吧!”
朱誼汐呢喃著,望著北方,開始焦慮起來。
山西、河南,終究是太遠了,也不知物資和軍隊能否應付得了。
最好的辦法,就是如同元末一樣,清軍不戰而降,拱手讓出中原。
如此一來,待他整合天下的資源後,一點點的消磨,遼東不消兩三年就能平定。
指望大軍一鼓作氣,直滅滿清,朱誼汐也曾經多次想過,但終究還是放棄了。
因為北方的敵人,不只有滿清一個,西北邊的準噶爾人、李自成,北邊的察哈爾蒙古,以及西南的孫可望,都是他的敵人。
如果在滅滿清時精銳損失太多,元氣大傷,接下來平掃天下就難了。
所以,吳三桂的那久經戰事的關寧軍,就顯得很重要了,吳三桂是有罪,但他手底下的那些兵,可是朝廷的錢糧養起來的。
可惜,他的這一番誠意,吳三桂終究是沒有理會。
在退守濟南後,吳三桂停下了腳步,集結滿八旗、綠營,並麾下的兵馬,約莫五萬之數,在濟南城下紮下根來,嚴防死守。
如此,僅憑藉六萬人,李繼祖倒是沒有任性大意地北上,而是駐紮在東昌府,守在運河邊,等著朝廷的支援。
三萬京營兵馬,正伴隨著大量的糧草輜重,源源不斷的隨著運河北上。
而曾經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漕幫,也再一次迸發出精神,在朝廷的僱傭下,運送士兵和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