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他指著背後的地圖,在山東的位置點了點:
“山東與山西,為北京之兩翼,斬斷兩者,就能重歸北都。”
當年李自成,就是透過山西而入北京。
“所以,山東擁有運河之利,最為便捷,這裡就是咱們與建奴爭奪的關鍵之地,必然會囤積大量的兵馬,還會有一場決戰。”
皇帝面露凝重。
眾將也同樣如此,北伐任重而道遠。
他們知道那麼多就夠了。
接下來戰鬥,就反過來。
明軍亦步亦趨地跟著清軍,從山陽一路沿著運河北上,直接打到了邳州。
數百里的路途中,只要騎兵一看到火槍兵,立馬就臉上生畏,徘徊而不敢向前。
顯然已經被其嚇破了膽子。
而這場巨大的勝利,被命名為大河堡之戰。
皇帝坐鎮山陽縣,這個淮安府治,不斷的調配糧草輜重,指揮前軍。
直到山東兗州府附近的泰山,威逼濟寧時,這場戰役的才算結束。
而餘波,卻擴散到了整個天下。
揚州。
鄭芝龍帶領的兵馬,駐守在此,成為了整個運河的一部分。
萬餘水軍,充當著舵夫,縴夫,不斷地操持幫忙著漕船,向北方運送錢糧物資。
一開始,這讓鄭芝龍驚呆了,旋即他對著鄭森苦戰道:
“一開始,我以為咱們過來看熱鬧的,畢竟水師怎麼上岸打仗?誰知,我終究還是疏忽了。”
麾下的兵馬成了漕工,化解了鄭芝龍集團的威脅,還成為了助力,這讓鄭芝龍父子無話可說。
等大河堡之戰的勝利訊息傳來,鄭芝龍一楞,雙腿顫抖,一屁股坐到了太師椅上。
在揚州毫不遜色鹽商的宅院中,鄭芝龍說出了發自肺腑的一句話:
“這天下,朱家人還要坐三百年了。”
兒子鄭森也附和道:“此戰勝,國人畏建奴如虎之心,不復存在,北伐之日不遠矣!”
“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