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不斷的落下,天下也隨之板蕩。
劉廷傑騎著馬,身後跟隨著八千大軍,以及近萬人的俘虜,他們拖著糧草,在明軍的監督下,宛如一道長龍,緩緩而行。
越是往北走,天氣越惡劣,環境也就越差。
偶爾即使行走百餘里,也望不見一個村莊,反而野狼成群,野狗稀疏,不斷地尋找食物。
雖然艱苦,但劉廷傑對於目前很是滿意。
之前的他,不過是一名參將,在整個大明數百人,如今卻貴為一營指揮,總兵銜,位高權重。
“豫王也不知什麼時候登基……”
望著遠處荒涼的景象,他騎著馬,嘴裡嘀咕著。
相較於滿清,亦或者南京朝廷,闖賊,豫王的勢力最為薄弱,取道北伐闖賊,是極為冒險的行動。
但,豫王就是成功了,這在他心中激盪萬千。
顯然,豫王是天選之子,尤其是在南京即將撐不住的情況下,豫王登基稱帝,只是時間問題。
“終於能回家了。”
一旁的副將貪婪的吸著氣,整個人精神煥發:
“他奶奶的,一群人把豫王當成傻子,只知道要糧、要人,不曾想,咱們回來了。”
“哼!”劉廷傑聞言,臉上頗有幾分得意:“今個,就去榆林,好好收拾那些皮癢的傢伙,爺正好趕上。”
作為土生土長的榆林人,劉廷傑對於延綏鎮,即榆林,可謂是瞭解的一清二楚。
這群人桀驁不馴,一向視延綏鎮為自家地盤,當年李自成大軍橫掃,也很難讓他們屈服。
而顯然,豫王此時就成了他們眼中的冤大頭,試探的舉措接二連三。
“指揮,咱們跟著豫王,那可是前途遠大……”副將意猶未盡地說道。
“放心,我不傻!”
劉廷傑撇了撇嘴,隨口說道:“昔日在榆林,我家也排不上號,如今跟著豫王,孰輕孰重,我還是能分得清。”
“這般便好!”副將鬆了口氣。
這一趟他們的任務,豫王臨行前說的清楚,就是趕往榆林,不僅慰勞邊軍,補給欠下的錢糧,更是對邊鎮臨行徹底的洗盪。
說白了,就是收編改編,淘汰老幼,清理屯田邊田,改變邊軍的結構。
腐朽且不堪重負的邊軍系統,徹底的需要回爐重造,而他們,就是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