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在弘光元年,整個春雨時分,南方大體安穩,順、明、清三方呈現三足鼎立的姿態。
南京爭吵不休,豫王迫不及待地開始收攏對四川的管控;順軍舔舐著傷口,恢復元氣;清軍則暫時收攏利爪,收起攻勢。
而這時,大明的西南邊疆,管轄面積約等於湖廣的雲南省,此時卻即將發生一場綿延全省的大亂。
史稱西賊入雲。
發生的起因很多,主要是朝廷的統治虛弱,天啟年間,貴州爆發奢安之亂,雲南官兵清剿,實力大損。
沐王府多年來安於享樂,實力虛弱,威力大減。
在得知張獻忠攻略四川后,臨近的雲南、貴州大為震動。
黔國公沐天波同巡撫吳兆元、巡按吳文瀛會商徵調漢族和土司軍隊,以防止大西軍入滇,並準備接受南明朝廷的調遣。
其派出參將李大贄率2000人駐守金沙江,防備大西軍入滇。
這邊解釋下,沐天波代表的黔國公府,其實並不是類似於藩王實封存在,而是協助朝廷控制雲南的勢力。
其就相當於世襲的雲南總兵,掛著世襲的鎮南將軍頭銜,節制著泰半的雲南衛所,土司。
他的權勢極為驚人,但同樣,他的權勢猶如藤蔓一般,並非自主,而依靠朝廷的威懾。
實際上,派遣兩千人去武定府,並不是為了阻攔西賊,而是監督地方的土司,防止他們與西賊同流合汙。
可惜,這世上,往往最不可能發生的事,偏偏就發生了。
從邛州,雅州,黎州,最後到達極為偏僻的四川行都司,西軍可謂是連戰連捷,戰果輝煌。
那些統治當地數百年的土司,哪裡是他們這些強兵悍將的對手。
連吃帶拿,外加俘虜,再加上幾個月的休養生息,即使雨林中折損了許多人,但西軍的實力不減反增,恢復到三萬餘人。
這股求生意志極為堅韌的軍隊,終於度過了難關。
如今,他們的目光,終於瞄準了雲南。
建昌衛(涼山西昌)。
一座座矮平的土房屋,茂密的山林,一眼望不到邊的樹木,原始的生態仿若一幅幅美景。
但同樣,落後的生產力,卻讓整個建州,連普通的陶瓷都沒有,絲綢更是見不著,只有那花紋多色的土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