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南陽,度過了一年多的太平時光,再加上這麼多時日不斷地從河南遷徙的百姓,戶口逐漸充盈。
官道兩旁,隔三五里,就能見到一座村莊,雖然人口稀稀落落,但冬小麥長起,野草被清除,孩童們光著屁股遛鳥。
雞鳴聲陸陸續續,犬吠聲時起,不時能見到趕路的行商,以及短衣褐服,拾撿那騾馬糞便的農夫。
曾經路邊碩果累累的果樹,也不時的砍伐,成了農夫們的屋舍。
“無為而治,百姓其樂。”
見此,朱誼汐不由得感慨起來。
所謂的無為,就是別瞎折騰,減少徭役,徵發,百姓自然就安樂了。
平心而論,他佔據湖廣地區,也不過一年,施行的乃是先軍政策。
所謂的先軍政策,也並不是說說而已。
首先,就是大部分的財政收入,都用來養兵。
而據朱誼汐瞭解,每月的商稅、鹽、鐵、茶等,約莫五六十萬兩白銀,八成都投入到了戰事中。
比如,他這次北進洛陽,五萬步騎,每月的耗費就在三十萬兩。
換句話來說,湖廣的官僚、守兵,以及那五萬人,一起分那剩下的二三十萬兩。
秦軍幾乎是無月不戰,修橋補路,興修堤壩等民事幾乎都沒有涉及。
更不要說,規範市場的常平倉了。
也只有襄陽府用了心,但也基本屬於無為而治。
他這個軍政府,只是收稅上比較積極罷了,畢竟還專門設定了轉運司。
想到這裡,朱誼汐不由得自嘲:“若是軍隊敗了,無論是闖賊,還是滿清,只要秋毫無犯,恐怕湖廣的百姓都會順從吧!”
這就是百姓,聽話,順從。
只要能給到他們和平,辮子什麼的,其實並不在意,反正只是換了個剝削統治者罷了。
不過,在這個亂世,拉攏軍隊是必要的,無論是充足的軍餉,還是分田獎賞,都有助於軍隊形成戰鬥力,乃是不可或缺的。
想到這裡,朱誼汐覺得,就連李自成都想著轉變,自己也得在民事上,多用點心了。
等他到達了南陽城,才彷彿從草原回到了繁華的中原地帶。
行人如織,騾馬繁多,叫賣聲不絕於耳,喧鬧中滿是人氣。
“朱猛,以後你就駐紮在南陽,守好武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