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盤的擴大,以及漢陽王威勢的提升,軍政司衙門的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充。
軍政司,下屬六曹,六曹之下,又分為廳。
細分再細分,自然而然,就囤積了大量的官吏,但這正是為未來所做出的儲備。
迎接漢陽王的,只有趙舒與轉運司閻崇信二人,也只有他們二人有資格。
趙舒抿著嘴,輕笑道:“殿下,軍屯入庫,除去分留,運至襄陽的,還有九十萬石。”
“九十萬石!”
朱誼汐嘀咕了一聲,隨即嘆道:“只夠半年的軍糧所用。”
“黃州府,武昌府,今次也分了五萬頃軍屯,還得減去種糧、吃食,真正能用的只有七十萬石。”
“不過,來年夏收,起碼能有兩三百萬石軍屯糧。”
趙舒倒是不以為意,反而高興道:“今日方知,太祖軍屯之樂。”
“軍屯哪有商稅來的痛快?”
閻崇信不服,故意爭鬧道:“川鹽入境,雖說鹽價大跌,但買鹽的百姓卻多了,私鹽少了,九月的商稅,已然十五萬兩。”
“今月,就能達二十萬兩的門檻。”
“糧價如何?”
或許是錢財太多的緣故,朱誼汐反而對於糧食分外在意,不由得問道。
“秋收之故,嶺南之糧五錢每石,江西六錢,但市面上依舊維持在九錢至一兩左右,好生奇怪。”
閻崇信不解道。
“這是我要求的。”
朱誼汐笑著搖搖頭,對趙舒道:“糧?行的派駐,就由轉運司派遣吧,他們收稅也方便。”
“微臣並無異議。”趙舒笑容略微一變,直接應下。
“除了糧行外,茶行,鹽行,轉運司都得派人入駐,協調監督其市價,順便收稅。”
朱誼汐隨即解釋起來。
閻崇信恍然,原來這些行會,都是由漢陽王組建的,納稅直接入庫,價格需要協商,不得驟變。
控制了這些行會,漢陽王府對於湖廣,四川的控制力,自然大大增強。
維持一箇中等水平的物價,絕對利大於弊。
“除了糧、茶、鹽外,轉運司還得督成鐵器行會的成立,絕不能讓一兩生鐵,去往北方。”
朱誼汐鄭重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