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攻代守——
與闖軍一樣,西軍也屬於流寇,從未建設過地盤,對於城池捨棄毫不在意,只要人在就成。
所以,一片石大敗,李自成毫不猶豫捨棄北京城,絲毫沒有守城的意思,哪怕這座都城,本來就是按照城堡來設立的。
同樣,張獻忠為了入川,可以打下來的湖南地區,輕易捨棄,甚至沒有派兵駐守。
以攻代守,就是流寇的思想未根除的呈現。
這也是為何,朱誼汐並沒有帶紅衣大炮的緣故,因為他知道攻城戰是很少的,主要是野戰。
還不如把紅衣大炮留給南陽。
此時,戰場上,李定國率兵五萬,以騎兵為先鋒,步兵為後軍,組成錐型結構,希望如同一道尖銳的刺錐,洞穿大軍。
而得益於之前的經驗,朱誼汐深刻的明白,騎兵喪失動能,就等若判死刑。
所以,此次又是重步兵在前方,中軍是火器營。
左翼為三邊營、明傑營,右翼為明惠營,明遠營。
壓軸的,則是親衛營、明旺營,明光營,以及騎兵營。
朱誼汐則坐鎮中軍,從容指揮,有火器營保護,他毫無畏懼。
“果然,西軍除了騎兵,盡皆無用。”
抬眼望去,雖然西軍的步兵,也算是齊整,沒有那麼凌亂,但衣著上,卻極少有披甲的。
陳舊的軍袍,依舊是官兵樣式,唯一的差別,恐怕就只有那鮮豔的三角巾。
“悲哀!”
朱誼汐搖頭道:“雖說是陝人互毆,但更應該是明軍內戰才對。”
逃散的邊軍,俘虜的官軍,組成了西軍的主體。
這也是為何明亡後,闖軍、西軍,大規模歸順南明,心無芥蒂地對抗清軍的緣由。
本來就是官兵,換一身皮,再吃兵餉,自然沒什麼膈應的。
一日三餐,三日一肉,日日操練,讓秦軍整體上,呈現出別樣的氣質。
精神飽滿,士氣高漲。
勝了有田,傷了能治,殘了有官當,還賞更多田。
面對西軍,將士們虎視眈眈,絲毫不感到畏懼。
而就在這時,朱誼汐決定再添把火:
“此戰勝後,每人獎賞三點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