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年輕人,顧公子覺得人家小少爺都有興趣了,應該也是有吸引人的地方的。
反正閒著無聊,顧公子倒是開始認真的聽拍賣師講些什麼了。
當然,拍賣師是不會關注坐在最後那排的爺孫倆到底聽不聽自己說話的。
反正在拍賣師的心裡,最後這件拍賣品應該是歸蘇老爺子所有的了。
只是自己的職責還是要履行的。
要不然老闆也不會給自己發工資不是?
拍賣師當然要把需要自己說清楚的規則說出來了。
“各位,這幅《騎驢歸思圖》可以說是唐伯虎最好的作品了,收藏價值當然也是不一般的。”
“所以,這幅《騎驢歸思圖》的起拍價是八千萬。”
“還有一點,我們這最後一件拍賣品的舉牌規則也和前面的七件拍賣品有所不同。”
“前面的七件拍賣品是舉一次競買牌代表加價五十萬。”
“這幅《騎驢歸思圖》在場的諸位每舉一次牌就代表自願加價一百萬。”
“主要也是因為這幅《騎驢歸思圖》是相當的珍貴的,五十萬五十萬一加也太麻煩了。”
“直接每次舉牌加價一百萬,也是為了不浪費各位老總的時間。”
拍賣師把這第八件拍賣品的規則重新講了一下。
其實拍賣會也是故意這麼做的,為的就是在心理上提高大家對於這幅《騎驢歸思圖》的重視感。
當然,起拍價人家拍賣會的主辦方肯定不會是隨意的定的。
符合市場價值的這個原則人家拍賣會肯定會遵守的。
在場的都是見過世面的人,除了極個別的,都是不好糊弄的主。
拍賣會的主辦方當然也是清楚這一點的。
只是在小細節上稍微的做了一些改變,既不會違背了原則,又會讓這些參加拍賣會的人從內心感覺到這幅《騎驢歸思圖》的與眾不同。
可以說,拍賣會的主辦方也是充分的開動了腦筋的。
“起拍價就是八千萬?看來還是唐伯虎厲害啊。”
“唐伯虎再厲害有什麼用?這八千萬能給到他用嗎?”
“說的也是,你說唐伯虎有沒有後人,這幅《騎驢歸思圖》是不是唐伯虎的後人拿出來拍賣的?”
“如果是的話,那還真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了。”
“這個誰能知道呢,人家拍賣的是唐伯虎的畫,又不是唐伯虎的家事,難不成你還看這幅《騎驢歸思圖》是誰拿出來拍賣的才決定拍不拍的?”
“這個我就是隨口一說,你覺得這幅畫怎麼樣?”
“這麼高的價格肯定是好東西了,就是不知道最後是誰搶到。”
“只要蘇老不出手,我倒是想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