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終極昏君道> 29:林明健的大動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9:林明健的大動作 (1 / 2)

先是把那些朝中不聽話的御史言官給派到了全國各地,然後在京城各個部門都換上了自己的親信,雖然這些親信不一定真的完全聽命於他,但是卻都是林明健用利益串聯起來的,關係還算是比較牢固的,他們願意聽從林明健的命令,因為林明健能夠給他們帶來他們想要的東西。

一切都在按照林明健的佈置穩步前進,不過國公爺的名頭傳到全國以後,卻引發了很大的輿論,全國各地的秀才舉人對林明健上書皇帝要求封國公的言行,發出了聲討,很多人在朝廷辦的報紙上發表言論,怒斥林明健的殲詐和無恥。

可是,隨後林明健的行為讓他們徹底無語了,林明健竟然要封自己為一字並肩王,這下可是徹底捅了馬蜂窩了,全國的秀才舉人和有識人士齊齊聲討林明健的行為,把林明健比作亂臣賊子。

但是,溫瑜對此並不在乎,依舊下旨封林明健為寧王,當上了王爺的林明健高興萬分,立刻封自己的大兒子林玉凡為世子,隨後,他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各項改革,把溫瑜之前所定下的改革措施全部推翻了。

如果說林明健逼迫小皇帝封自己的國公和王爺只是引起全國讀書人的不滿,可他推翻溫瑜之前所定下改革措施卻把全國各地的老百姓和商人得罪了,特別是軍隊中人,他們對於林明健推翻溫瑜的軍功賞賜措施憤怒異常,要不是林明健的親信現在把握著全國各地的軍隊的領導權,估計都有可能發生譁變。

作為普通的老百姓和沒有什麼地位的商人來說,林明健的措施雖然讓他們失去了利益,但是他們卻沒辦法反抗林明健現在這個王爺所做出的決定,只能默默的祈禱朝廷趕快把林明健給弄下臺。

溫瑜知道,時機來了可以行動了,於是,消失了接近一年的溫瑜終於第一次召開了朝會,不過卻沒有什麼行動,只是淡淡地詢問一番了事,林雲寧已經回到了京城,殺了一大批官員的他成為了大靖朝所有官員見之懼怕的人物。

可是,朝會過後,溫瑜卻收到了大批奏章,這些奏章全部都是彈劾林明健擅權亂政的,溫瑜按住不發,任憑這種輿論興起,溫瑜態度的模糊,讓那些對林明健不滿的官員紛紛爆發了起來,沒有當官的讀書人在報紙上瘋狂地抨擊林明健,全國各地的官員包括軍隊中的各級將領似乎得到了某種暗示似的,瘋狂的上奏章彈劾林明健。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七天的時間,全國上下除了林明健的親信外,其他人全部都在討伐林明健這個一字並肩王,輿論持續發酵,半個月之後,全國上下都要求皇帝出來主持公道,應輿論的要求,溫瑜終於出面了。

第二次朝會召開之後,溫瑜把堆積如山的奏摺搬到了林明健的身前,對著林明健說道:“林愛卿,這些奏章你拿回去看看。”

林明健自然知道這些奏章說了什麼,這半個月以來全國上下洶湧的輿論浪潮,他是非常清楚的,可是報紙這個東西他掌握不了,全國還有那麼多官員也不是他的親信,面對此情此景,他也沒辦法完全阻止。

“皇上,本王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靖朝的江山啊。”林明健伏在地上,滿臉的不在乎,這些奏章有什麼用,手裡沒有什麼權力,就是發出再大但是聲音也只是自尋煩惱而已。

“林愛卿的忠心,朕自然明白,林愛卿不必煩惱,朕只是讓你看看,沒有別的意思。”

“臣領旨。”

一干侍衛用了兩輛馬車運了三次才把這堆積如山的奏章都運到了林明健的府邸,林明健自然不會真的看,到家以後,第二天就把這些奏章一把火燒了,林明健並沒有有所行動,他猜測溫瑜應該還沒有要對付他的想法,不過是有所警惕吧了。

林明健自認為溫瑜還沒有對付他的想法,可是溫瑜卻是真的在行動了,他秘密召集了蔣作雲、郭俊奇、郭俊賢等一干軍中將領,讓他們暗暗回到各自的軍隊之中,秘密掌控軍隊,溫瑜相信,憑藉著他們的威望和對軍隊的影響力,絕對可以辦到的。

同時,他讓稱病在家的呂國丈和一直與林明健頂牛的林雲寧開始聯絡朝中大臣,一切都在暗暗的進行,可憐的林明健還以為一切都在他掌控之中呢,與兒子的幾次聯絡後,他得知了兒子已經差不多掌控了西南邊軍後,立刻讓兒子秘密帶領幾萬人馬晝伏夜行地趕往京城,他需要增強掌控力。

林玉凡收到父親的命令後,挑選出兩萬他信得過的將士,晝伏夜行地趕往京城,西南邊軍中的探子立刻就得知了林玉凡的行動,快馬和信鴿一起行動,把訊息往上傳遞,林玉凡帶著兩萬人馬還沒走一半,溫瑜已經得知了訊息。

林明健都動了,那麼溫瑜也就不客氣了,他連下了三道聖旨,一個是封林玉凡為兵部左侍郎,一個封林雲寧為東北、西北和西南三軍督察使,即曰起巡查三省軍務,任何膽敢無故調動軍隊者,以謀反罪論處,夷九族,第三道聖旨便是向全天下所有人宣的,告訴所有人,之前他的改革措施繼續施行。

這道聖旨立刻引起了林明健極大的不滿,他立刻進宮面見溫瑜,“皇上,內閣透過的決議為何更改。”他的口氣很是嚴厲,彷彿在質問自己下屬似的。

“林愛卿覺得不妥。”溫瑜反問道。

“不妥,皇上,政策朝令夕改會影響朝廷的信譽的。”林明健說道。

“朝令夕改的不是朕吧。”溫瑜再次反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