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前,估計約一百多兩百年前吧。那時太平皇城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集會,為海國的豐收年舉行狂歡慶祝。在彙集的人群中,一位英俊帥氣的年輕人發現了一位美人魚姑娘。姑娘的身材曼妙,容貌傾國傾城。一頭銀白色的頭髮長及腰間,一身雪白的肌膚和鱗片十分惹人注意,水汪汪的大眼睛不知迷住了多少青年男子。
就像蜜蜂發現了嬌豔的鮮花一樣,那位帥氣的年輕人對那位姑娘一見傾心,並對姑娘展開熱烈的追求。不久後,兩人開始認識對方。但是,對於男青年的熱情,姑娘並不十分接受。她仍然保留著自己的底線和堅守著自己的原則。這讓男青年有些困惑,常常提問自己是不是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好,或是自己的能力不夠優秀。但始終找不到原因。”
籠中的阿肯特羅開始慢慢抬起眼皮,似乎有開始正視某段記憶的舉動。這些舉動反應,正是庭審專家所專注的東西,因為審訊要做的常常是擊潰對方的心理防線,這也是一門技術活兒。
“後來男青年終於找到了一個自認為可以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那就是皇城舉辦的一場格鬥競技大賽。對於男青年而言比賽獲勝的獎品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打贏比賽後的那份榮耀,一定能打動姑娘的芳心。於是他開始著手準備參加比賽,摩拳擦掌,選擇合適的競技兵器,並誠意邀請姑娘屆時前去觀戰助威。
姑娘判斷男生的品行有自己的原則,並非勇猛過人才是英雄。雖然不喜歡武力,但還是應邀觀戰了。
不久格鬥競技大賽如期舉行,各路好漢紛紛粉末登場。輸家沮喪離場,贏家博得會場觀眾陣陣歡呼,氣氛格外熱烈。一輪接一輪的淘汰之後,剩下那位格外努力的青年男子和另一位比他身材魁梧許多的對手,把格鬥競技大賽賽況推向高潮。
二人對決的第一場是徒手博擊,男青年面對比他高大的對手毫無畏懼。通常而言,長得高大魁梧的人天生就容易被人貼上強大的標籤。那樣的評判標準不無道理,因為面對相對矮小的對手,自己的長處會十分明顯。沒有幾個回合下來,男青年便被打得連連後退,氣喘呼呼。跟大部份觀眾預料的那樣,第一局高大的對手贏了。
第二局在二人稍做休整後拉開戰幕,這一局比的是短兵器。估計是對手的手更長的緣故,男青年又落敗了。雖然三局兩勝的比法男青年已連輸兩場,但他仍然不願意放棄。他能給觀戰的吃瓜群眾證明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給觀戰的姑娘證明自己的勇敢堅毅和強大。
第三局比賽馬上又要開始,觀眾們鴉雀無聲。似乎有人在告訴他們,第三局會更有看頭。這一局比的是長兵器,高大的對手拿著的兵器是一杆金黃色的三叉戟。這種武器似乎是那個時代世界各地戰場上英雄們的最愛,勇猛、威武、凌厲、霸氣。男青年取用的兵器則有些特別,那是一柄精心打製的雙尖魚叉。不過那魚叉雙尖的長短和形狀,大小都不一樣。咋一看像是一支打磨得鋒利雪亮的螃蟹螯鉗,光澤在低調中隱藏著一種內斂的力量。
一上陣,兩杆兵器便在二人手上旋風一般舞動。不時迸射出星星點點的火花,打得難解難分。三叉戟的威力是大部份人所熟知的,而不太熟悉的自然是那杆有些怪異的魚叉。揮動起來挑、刺、劈、砍、剝、撩,甚至還可以剪。因為那雙尖魚叉也像把剪刀。許多觀眾都懷疑:那件兵器和那些招式的來由,是不是從螃蟹那兒找到的靈感。不管怎麼說,威力和速度都相當驚人,幸許男青年能贏下這一局。
可是就像那些擅長說大道理的老人說的那樣,比武之時要心無雜念,才能把能力發揮到極致。男青年心裡總牽掛著姑娘,不能達到心手合一的境界。後終被對手的一招回旋一擊擊中身體,向後彈開幾乎摔倒。
觀眾中傳來低低的唏噓聲,似乎都在為男青年捏了把汗。高大的對手可沒打算給他表現出多少謙虛,或者那份謙虛已經耗盡。他覺得拿到第一名是志在必得,比第三局都是多餘的。
可是男青年沒有放棄,被打得一身是傷仍不肯服輸,這是他打到現在仍有觀眾為他鼓勁的原因。所以他使出一招可以形容成棍去槍來的招式,凌厲異常。
只見他右手將魚叉尖端的頸部緊握在胸前,魚叉頸部到杆子肩腰部份夾在右腋下位置,剩下較長的魚叉杆子中尾端伸到自己身後。以飛快的速度向自己左側轉動身體,帶動魚叉杆尾端拉開弧度來產生勢能,向對手掃去。
“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