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被雷劈後重生八歲> 第一卷 風水寶地 第十三章 麥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 風水寶地 第十三章 麥收 (1 / 2)

過日子就像翻書一樣,有的章節因為內容精彩就會深深烙在腦海裡。

即使時間久了,淡忘了,也會在某個適當的時候,突然因為一句話或者一個人又從深埋的某個角落冒出芽來。

當然,日子更多的時候是平淡無奇的,是沒有記憶的。

或許時間能記住,但很少能讓人記得住,除非是在意的人或事,因為自古以來人類最擅長的就是遺忘。

這樣也好,人生短暫須盡歡,何必記住那麼多無謂呢?

人們只需記住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和快樂的就足夠了,輕裝上路永遠比那些負重前行走的更快、更遠。

五月中下旬,到了農忙的季節。

整個興安村的空氣裡,都飄蕩著麥秸、麥粒、泥土和汗水混合的氣味,種過地的都知道,這是豐收的味道。

墨羽看著麥田地裡忙碌的雙親和村鄰們,心裡漲滿了滿滿的幸福感。

金黃色的麥子一片片的被收割機吞進機械肚子裡,然後再吐出金色或青色的麥粒,裝滿一條又一條的編織袋。

對比別人家的孩子,墨羽是那種幹農活比較少的男孩,因為墨祿和惠娘兩口子總希望孩子以學習為重,但是偶爾也會讓墨羽參與到勞動中來,體驗下大人們的辛苦,這樣也算是一種簡單的教育方式吧。

在農村,很多孩子從七八歲開始,就開始學著拔秧苗、栽稻子、給莊稼施肥、給禾苗鋤草……

人小好使喚,從來不覺得辛苦,就只知道新鮮好玩,還特會逞能。

那狀似小大人的樣子,每每逗得疲憊不堪的父母開懷大笑,心裡更是美滋滋的。

再長大點,在環境的薰陶和長輩的教導下,慢慢就知道了體諒和分擔父母的辛苦。

這就是祖祖輩輩生長在黃土地上的人,總能知道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如何刨食,如何更好的生存,這或許是生存的天性使然吧,他們總是要比一般的城裡同齡人早當家些。

就像這個忙碌的季節,很多懂事的孩子放學後,會立馬回家燒了開水、洗了水果帶到田裡,給勞作一天的長輩們解渴,順便墊墊肚子。

因為農活兒不一定什麼時候能幹完,莊戶人總希望能把田裡活幹完了,再回家吃飯休息。而不是吃飽、喝足、睡好了再回田裡做事。

農忙季節,披星戴月勞作,那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按祖輩流傳的說法,種地就是和老天搶食,最怕成熟的那幾天突然變天下雨,把一季的糧食都糟蹋了,人白白忙活一季,還要餓肚子。

地多機器少,先來的早已收完麥子運回去晾曬了,田間地頭還有不少人在排隊等著。

終於輪到墨祿家了,兩畝多的麥子,聯合收割機兩個來回就搞定了,

墨羽把水倒在杯子裡,遞給正在用麻繩扎口袋的惠娘,惠娘接過水杯,抬頭一看是墨羽,眼裡一亮,充滿驚喜地說:“哎呀,兒子,你怎麼來了?”

然後,一仰脖子咕嚕咕嚕喝了半杯水下去。

墨羽默默接過惠娘喝過水的杯子,放到茶壺上。

然後低頭,一邊紮緊裝滿小麥的袋口,一邊說:“放學回到家裡看您們都不在,就知道地裡的活沒有忙完,所以來看看能不能幫上忙。”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