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贏天在周王畿自稱為天子,受到山東六國諸侯表面臣服之後。
果然不出秦王贏天所料。
山東六國不甘受辱,更不甘臣服。
秘密集結集結了三十萬大軍。
這三十萬大軍也是山東六國最後的底牌。
為此,秦王贏天仍舊採取遠交近攻的態勢。
專門與最東邊的齊國結盟。
等待山東五國的進攻。
因為在公元前284年齊國遭到了五國伐齊之戰,雖然齊國成功復國,不過,這也導致齊國和其他五國之間的疏遠, 再加上呂不韋遠交近攻,更導致齊國長期坐山觀虎鬥。
在此期間,呂不韋採用遠交近攻方針,攻魏四次,攻韓三次,攻趙一次。
黃河以北,全部佔領韓國的上黨郡,並重建太原郡(西至黃河,北至山西繁峙,東與燕趙交界,南接上黨郡,切斷了燕、趙與魏、韓間聯絡,並在戰略上造成對趙、魏、韓三國側翼包圍態勢。
對此,呂不韋的不斷出擊,自然給韓國、魏國、趙國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
一定程度上,魏趙韓三國,應該也意識到秦國一統天下的志向了,為了避免坐以待斃,山東六國正式組成了聯軍。
除齊附秦外,趙、韓、魏、楚、燕組成聯軍,共推趙將龐煖為帥。
秦丞相呂不韋率軍在蕞城指揮戰鬥。
聯軍的戰略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率部攻打函谷關,吸引住秦軍主力部隊,以往聯軍大都是在函谷關外就被擊退了,而這一次函谷關外的聯軍,其實主要是策應,牽制秦軍。
這次五國合縱之軍, 實施分兵戰略。
而龐煖則率領聯軍的精銳之師,快速奔襲,不經過函谷關,渡過黃河,快速向秦國腹地穿插,意圖攻下咸陽,造成秦國大規模混亂,那樣的話,五國聯軍就可以趁勢佔領關中,徹底摧毀秦國一統天下的根基。
在蕞之戰中,五國聯軍還是成功深入至函谷關內,來到距離秦國都城咸陽僅七、八十里的蕞城,龐煖打到了蕞城,這裡已經是咸陽以東,秦國最後一道防線了。
山東六國組成的三十萬聯軍精銳合縱攻秦,項燕領十五萬在陰晉與桓齮糾纏,龐煖與燕太子丹領十五萬直擊咸陽。
彼時,秦國都城咸陽空虛,桓齮分兵五萬給羌瘣, 命其在通往咸陽的必經地——蕞城死守。
咸陽城內六國商賈散播流言, 擾亂人心,所以被秦國羈押。
秦王贏天命嬴昇保護太后及宗室、百官退守雍城,百官誓死不退要與嬴政共守咸陽。
咸陽附近縣邑的秦人紛紛趕來參戰守護咸陽。王翦向秦王政獻策解圍,秦王政將自己的三千郎官交由王翦。
可是五國聯軍並未攻下這座城池,之後五國合縱之師就先後敗退了。
這次敗退則是對六國宣判了死刑,五國聯軍勞師動眾,徒勞無功,也並未重創秦國,秦國依然可以在經歷軍事整備後,發兵東出,蠶食三晉疆域,三晉若滅,其他三國也就危險了。
話說回來,五國這次結盟,也是最後一搏的了。
儘管龐煖富智謀,善縱橫,但聯軍同床異夢,協同不力,終於無功而返。從此,六國更無法抵禦秦國兼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