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秦時:從簽到墨家開始> 第二百八十七章 儒家之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八十七章 儒家之毒! (1 / 5)

這就是儒家對待父母的態度。

要知道儒家的愛叫“仁”,其根基就是來自對父母的血親之愛,與墨家的“兼愛”是有著非常大區別的。

“仁”是血親之愛的擴充和昇華,是將對父母的那種絕對至誠的愛擴充向他人,以求達到對他人也能有足夠真誠的愛,進而實現天下之大愛,這是用血緣紐帶維繫社會結構穩定的偉大思路。”

那個墨家弟子本想第一時間反駁。

但是三公子贏天歪嘴一笑。

淡定示之。

那個墨家弟子這才作罷。

那個主持禮儀的儒家弟子有看向了揚朱學派的弟子職責道:

“楊朱為我,無君也

在百家之中也有一派跟儒家一樣反對墨家的學說,那就是楊朱學派。

如果說墨家是極致的“利他主義”,那麼楊朱學派則是極致的“無利主義”。

墨家講“摩頂放踵以利天下”,而楊朱學派則講“貴己”、“為我”,“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楊朱學派不主張人們為他人和社會做出貢獻,但同樣不指望他人和社會給與自己什麼。

這便頗與道家老子提出“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理想社會中的觀念相一致,故而有學者指出,楊朱學派其實出自道家。

但從現代視角來看,老子的理想社會建立在人口稀缺,生產力低下的上古時期,人與人之間需要親密合作方可生存。

社會不存在生產過剩的情況,部落間自然也不存在掠奪,私有意識完全沒有誕生的土壤。

但孟子的時代已經進入分封制鐵器農耕時代,生產力和人口數量早已將每個人的生存成本與他人繫結,社會已經不可能出現“老死不相往來”這種情況了。

故而孟子批判楊朱學派“楊朱為我,無君也”。

孟子清醒的意識到,自己所處的時代已經不可能回到上古的大同社會,君王等級制度已根深蒂固,在這種情況下想要讓百姓能夠安居,便唯有引導君王實施仁政。

楊朱的主張倒行逆施,根本不現實。

所以相比楊朱學派,孟子則更加現實一些。”

揚朱學派弟子本想和那個主持禮儀的儒家弟子辯論一番。

但被三公子贏天勸了下去。

示意自己會解決。

那個主持禮儀的儒家弟子又看向了農家弟子:

“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

還有一家學派也曾跟孟子有過辯論,那就是農家,該學派假託上古神農氏名義進行宣傳,故也叫神農家。

銆愯瘽璇達紝鐩墠鏈楄鍚功鏈€濂界敤鐨刟pp錛屽挭鍜槄璇夥紝 瀹夎鏈€鏂扮増銆傘€?/p>

當時滕文公有意嘗試孟子的“仁政”思想,吸納來一些雲遊學者,其中就有一個叫許行的農家學派學者。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