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周北知道正德對他的態度是正常的,可是他畢竟才十九歲,還是願意多一些真誠,少一些套路。
相比之下,李基對他真的不錯。
李基笑了笑道:“聽聞貴府的花園不錯,由護城河接入活水,不如去參觀一番。”
周鐸問絃歌知雅意,立即道:“指揮使大人腿不方便,還請留步。在下去看看水燒開了沒有……”
語音有些乾澀,讓周北心裡也有些難受。
不過周北也的確不願意自己的父親牽扯進來,只能任他離去。
周家人可以參與相應的技術研究,卻不能摻和利益分配。
周家,出一個周北就足夠了。
為了平衡周北的權力,皇帝也不會讓周家的其他人摻和進來。
但對周鐸來說,辛苦了一輩子,連旁聽的資格也沒有,自然有些落寞。
等周鐸出去,李基才開口說道:“不讓你父親聽,也是為他好。”
“我明白。”周北虛引道:“大人請坐。”
李基坐下了身子,把柺杖靠在一邊,開口說道:“陛下那邊沒有具體安排,主要還是看你能拿出什麼新東西。具體的規模,人員,配股,都要根據你這邊來。
不過,他也設立了一個大概框架,那就是不管幾家,相關研究院必須要佔三成股份,其他股份由合作人員再分。”
周北有些頭疼道:“應天府權貴如雲,而且據我所知,各行各業都有霸主地位的企業,而相關企業的背後,都有大家族利益,這些人該如何對待?”
李基沒有回答,而是笑問:“那你覺得,陛下對你是什麼定位?難道只是科研‘天才’嗎?還是說,你只願意研究,不願意沾惹是非?”
周北聽這話的意思不對,詫異道:“陛下不是想依靠我開發新產品?”
李基搖頭笑了笑道:“我大明雄踞五洲,大明之外的國家也都依附我們為生。雖然這個世界比不上另一個世界,但是也差了數百年的時間。
我大明沒有外敵,只有內憂,那麼,在已經有了深厚積累的大明,農業穩定,工業基礎也普及,早一點進入新階段,還是晚一點進入新階段,又有什麼必要性呢?
是發展過快導致根基不穩重要,還是穩定的統治重要?陛下需要的不僅僅是快速發展,更重要的是穩定發展。”
一句話登時點明瞭周北,他才發覺自己走入了一個誤區。
他以為皇帝重視自己是因為空間裡的先進技術,其實根本不是。
他最早讓李基救援自己,把自己帶到應天府來,也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空間。
之後的一切,不過是他知道自己有空間之後不知道該怎麼安排自己的一個緩衝階段。
拋開空間與空間裡的物資,如果自己沒有空間,他會怎麼對待自己?
肯定會把自己安排在他的身邊,把自己當做一面鏡子,遇到一些事的時候,就可以詢問自己了一個世界的處理方法。
如果沒有空間,他大學畢業後肯定會進入翰林院,培養幾年,然後安排一地主官過渡一下,回來之後就進內閣。
在內閣幹到四十歲左右,根據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安排為某部尚書。
但是,在有了空間之後,所有的計劃就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