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亞託羅·迪·莫迪卡所雕塑的公牛可以說是表華爾街的的代表。
舊式的摩天大樓通常有精美的外觀,但已有數十年這種精緻的美學不曾在現代企業的建築上見到。
1970年代建造的世界貿易中心是現今重視實用性的摩天大樓的代表,其外表單調、簡單,世貿雙塔常被批評為長得像兩個高高的盒子。
然而,這兩個高高的盒子早已在恐怖襲擊中灰飛煙滅了。
“911”事件更是從根本上改變了華爾街周圍的格局,有些機構乾脆離開了紐約這座危險的城市,搬到了清靜安全的新澤西。
除了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之外,沒有任何一家銀行或基金把總部設在華爾街。
華爾街是如此特別,龍星自然要探究其歷史了。它的童年期是從1653年到十九世紀末期。
紐約早期的迅速發展和金融業在紐約的興起,與荷蘭人的商業精神有相當大的關係。
儘管資本主義的早期萌芽是從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開始,但是,真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是到了17世紀中葉在荷蘭逐漸完善的。
當時的荷蘭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金融體系,包括銀行、股票交易所、信用、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等,金融體系的發展催生了荷蘭的經濟起飛,使得這個面積很小的歐洲國家,一度成為了世界強國之一。
當荷蘭人移民到北美,他們將資本主義的商業精神帶到了新阿姆斯特丹。
也就是說美國一開始就接受了最早的非常完整的金融體系。而金融是國民經濟的命脈。
這裡曾是美國大壟斷組織和金融機構的所在地,集中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投資銀行、政府和市辦的證券交易商、信託公司、聯邦儲備銀行、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美國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財團開設的銀行、保險、鐵路、航運、採礦、製造業等大公司的總管理處,成為美國和世界的金融、證券交易的中心。
龍星認為:華爾街比任何事物都更能代表金融和經濟力量。對美國人而言,有時華爾街等同精英主義、強權政治和割喉形態的資本主義,但同時華爾街也喚起美國人對市場經濟的驕傲。
在美國人的心目中,華爾街是一個依靠貿易、資本主義和創新,而非殖民主義和掠奪成長的國家和經濟系統的象徵。
龍星進一步認為:金融是國民經濟的命脈,華爾街作為美國的金融中心,實際上也是全球的金融中心。
它對美國迅速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