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追夢與碰壁> 七十六 周遊世界(八)拜謁列寧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七十六 周遊世界(八)拜謁列寧墓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專門研究共產黨歷史的研究生,龍星對列寧有著非常特殊的情感。列寧作為領導俄羅斯無產階級革命的導師,領導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的國家。這是開創人類歷史新紀元的事情,而列寧對此居功至偉。龍星肯定要瞻仰列寧。於是,他約了幾個文友一起去拜謁列寧墓。

列寧墓坐落在紅場西側,在克里姆林宮牆正中的前面。列寧墓坐落在紅場西側,在克里姆林宮牆正中的前面。

1924 年1 月27 日建成列寧墓,最初是木結構的。1930 年改用花崗石和大理石建造。衛國戰爭後,裝有列寧遺體的水晶棺重新更新了。列寧墓一半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體表是階梯狀的3 個立方體,採用黑、紅兩色大理石和花崗石建成。陵墓體積為5800 立方米,內部容積為2400 立方米。墓前刻有“列寧”字樣的碑石淨重 60 噸。墓頂是平臺,平臺兩翼是可容納萬人的觀禮臺。沿黑色大理石臺階而下,可進入陵墓中心的悼念大廳。列寧安詳地躺在鋪有紅色黨旗和國旗的水晶棺內,身穿黃色上衣,胸前佩戴一枚紅旗勳章。距列寧墓不遠,有列寧博物館,裡面珍藏有列寧的遺物和列寧的傳記等。在列寧墓和克里姆林宮牆之間,是前蘇聯其他領導人的墓地。

看到列寧的墓地和遺容,參觀的人自然會想到他轟轟烈烈的一生。龍星雖然讀過《列寧選集》,對列寧的思想和人生經歷比較瞭解。但是,他的瞭解肯定沒有解說員那麼詳細。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1870年4月22日出生於俄國伏爾加河畔的辛比爾斯克市。列寧的父親伊里亞·尼古拉耶維奇·烏里揚諾夫是平民知識分子,先後任中學教員、辛比爾斯克省國民教育視察員和總監。母親瑪麗亞·亞歷山德羅夫娜出身於醫生家庭,喜愛音樂和文學。

1879年8月28日,列寧進入辛比爾斯克古典中學學習,學習成績優異。1887年6月22日中學畢業時獲金質獎章。龍星覺得:人類歷史上那些偉大的事業一定是那些品學兼優的人領導的!沒有文化底蘊的人很難幹成重要的歷史事件,因為這樣的人沒有辦法人情複雜的偉大事件的的本質和規律。李自成就是這類人的典型,所以他即使佔領了北京也不能夠建立自己的王朝。有人會拿朱元璋來反駁龍星。龍星會說:朱元璋雖然沒有文化,但是他的重臣劉伯溫可是學問很深厚的人,可知天文地理和社會規律。

1887年5月,在列寧即將中學畢業之際,哥哥亞歷山大因參與民意黨組織的謀刺沙皇的行動被反動當局逮捕殺害。龍星覺得列寧哥哥的死肯定激發了他的鬥志,讓列寧產生了一定要推翻反動統治的決心。

1887年7月,列寧全家來到喀山定居。8月,列寧進入喀山大學法律系學習,年底因參加進步學生運動被捕並遭放逐。翌年秋列寧返回喀山,加入費多謝耶夫組織的馬克思主義小組,開始系統研究馬克思恩格斯著作,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研究馬克思的《資本論》和普列漢諾夫的著作。

1892年,他開始組織了當地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小組,並將《共產黨宣言》譯成了俄文,還寫下了第一本著作《農民生活中新的經濟變動》。這和毛委員當初寫《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很相似。中國和俄國在革命的時候,農民都非常多,沒有農民階級的支援,革命很難取得成功。

1893年8月,列寧移居彼得堡。這時的列寧已由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成了一個共產主義者。

1906年,列寧被選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決策團。

1907年12月,革命失敗後,列寧離開俄國,流亡在西歐的巴黎等地,在相對貧困的條件下堅持從事政治寫作。

1909年,列寧為回應對社會主義革命問題的爭論,他在完成了《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一書,日後成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哲學原理。

1912年,列寧參加歐洲各地的社會主義集會活動。列寧曾在巴黎與社會主義革命者依涅莎·阿爾曼德相識,兩人建立了秘密的情人關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列寧又提出了“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口號,闡明瞭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或數國首先勝利的理論。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列寧批評那些支援本國戰爭的社會民主黨,聲稱第二國際已經死亡,提出了“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口號。戰爭期間,他居住在奧地利波羅寧鎮時,曾被當局短暫扣押。

1914年,列寧搬到中立國瑞士的伯爾尼,後來又搬到了蘇黎世。龍星認為:列寧的確是一位偉大的實踐者。他為了革命,可謂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而這些都是為了解放無產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

1915年8月,列寧第一次提出社會主義在少數甚至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也可能取得勝利。9月,他在瑞士參加了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齊美爾瓦爾德會議。列寧作為齊美爾瓦爾德左派的領導人,主張應把帝國主義戰爭轉化為階級戰爭,呼籲工人階級藉機發動內戰奪取政權。而會議中的多數派否決了他的主張,認為應把會議綱領限制和平主義的範圍之內。在第二次於瑞士召開的反戰會議中,他率領齊美爾瓦爾德左派重申主張,但最後只得到了一個妥協的宣言。

1916年春,列寧在蘇黎世完成了另一部理論著作《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在批判論敵考茨基的同時,也普及了後者在19世紀的正確觀點。1917年7月,彼得格勒發生了“七月流血事件”,俄國臨時政府鎮壓了布林什維克所支援的示威遊行的工人和士兵,並宣佈通緝列寧等布林什維克領導人。列寧認為時機尚不成熟,暫時放棄了武力奪權的想法。他潛伏至拉茲裡夫湖畔的草棚裡,繼續指導革命鬥爭,8月9日離開俄國本土到達芬蘭(當時處於半獨立的處境),在此完成了《國家與革命》的寫作。9月7日,俄軍總司令科爾尼洛夫發動旨在推翻臨時政府的政變,後者不得不向布林什維克的赤衛隊求援。政變最終被粉碎,而布林什維克也藉機壯大了自己的力量。列寧分析了新的形勢後,9月12-14日給布林什維克中央委員會、彼得格勒委員會和莫斯科委員會寫的兩封指示信裡,明確提出了透過起義奪權的方案,並於同年10月7日從芬蘭秘密返回彼得格勒。列寧起草了由黨中央全會透過的武裝起義的決議,於1917年10月24日夜間到達斯莫爾尼宮親自指揮起義。11月7日,列寧發動了十月革命,擁護布林什維克的工人、士兵和水兵於次日凌晨2點佔領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宣告推翻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人民委員會,並表示立即舉行立憲會議選舉,並要求排除立憲民主黨,建立清一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府,即“一切權力歸蘇維埃”。同月8日,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領導,頒佈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12月20日,列寧提議組建了一個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簡稱契卡)。任命捷爾任斯基為契卡領導。

1918年1月15日,人民委員會透過了建立紅軍的法令,任命托洛茨基為軍事人民委員和最高軍事委員會領導。2月,中央委員會發表了《人民委員會告俄國勞動人民書》。3月,列寧領導召開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林什維克)第七次代表大會,布林什維克黨正式更名為俄國共產黨(布林什維克),簡稱“俄共(布)”。同年頒佈憲法,將國家的正式名稱定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維埃俄國。8月30日,列寧在首都莫斯科郊外米赫爾松工廠對工人演講後剛要踏上汽車,一位女性上前與其交談,正在列寧回答她時,一支握勃朗寧手槍的手在三步遠的近距離伸了出來,接著響起了三聲槍響。第一發子彈擊中列寧左肩,第二發擊中他的左胸並穿頸而過,第三發卻打中了正在與他談話的女性。列寧當即倒地不省人事。此次暗殺事件給列寧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很多人相信他晚年的中風與此有關。卡普蘭是社會革命黨成員。事件發生不久後她就被契卡逮捕,卡普蘭承認自己刺殺了列寧,並表示幕後無人指使,完全是個人所為。11月30日,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成立工農國防委員會,任命列寧為領導。1924年1月21日18時50分,列寧在戈爾基村去世,終年53歲。有90餘萬人出席追悼大會時瞻仰了列寧的遺體並默哀。

龍星聽完講解員的講解,心中有無限感慨。列寧的一生是如此波瀾壯闊,而生命是如此短暫。如同一顆小星星劃過天空,留下炫目的光輝並改變了地球的面貌。龍興覺得孫中山的悼詞概括的非常準確:茫茫五洲,芸芸眾生;孰為先覺,以福齊民?伊古迄今,學者千百,空言無施,誰行其實?惟君特立,萬夫之雄;建此新國,躋我大同。並世而生,同洲而國;相望有年,左提右挈。君遭千艱,我丁百厄;所冀與君,同軌並轍。敵其不樂,民乃大歡;邈焉萬里,精神往還。天不假年,與君何說;亙古如生,永懷賢哲。龍星認為列寧的確是開創人類新紀元的偉大導師;的確是言行合一,堅韌頑強的革命者;的確是有先知先覺的英明領導人!只要人類還存在,列寧將被人們永遠敬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