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喜歡到韓國旅遊,而不喜歡到朝鮮旅遊。龍星則不同,他喜歡朝鮮旅遊,而不願意到韓國旅遊。他認為韓國和日本是差不多的情形,到過日本就不需要到韓國旅行了。朝鮮則不同,它有一般國家不具有的特質,而且它對中國也有很特別的意義。
龍星首先到達朝鮮的首都平壤。它是朝鮮的首都,也是朝鮮最大的城市。平壤是朝鮮重點發展的城市,居民樓也非常多,馬路兩旁成排的高樓都是居民樓,平壤的居民樓免費分配。這一點可以說是朝鮮這個國家的社會主義優越地方,讓我們的人民都有些羨慕。平壤的居民樓一般不能用來買賣,只能用來居住。龍星在朝鮮平壤旅行很方便,感覺到它的的交通很發達,大同江穿越平壤,水運很發達。從陸運來說,朝鮮的幾條高速公路都經過平壤。平壤火車站也是全國最大的火車站,平壤順安國際機場也是全國最大的機場,另外平壤還是一座擁有地鐵的城市。平壤的未來科學家大街,倉田大街,黎明大街等地方高樓林立,非常富有大都市氣息。
漫步在平壤的街頭,龍星看到:馬路非常寬敞,綠化環境也很好。大街上汽車的數量沒有國內二線城市的多,幾乎看不到堵車現象。另外,在平壤也很少見到廣告牌,商業氛圍比較淡。平壤城市綠樹成蔭,非常養眼。平壤因古時遍佈柳樹又稱“柳京”,現在也名副其實。得益於朝鮮管理部門提倡植樹造林並推動環境保護的政策,市區建築面積佔兩成,其餘八成為公園等綠化用地,市民的人均綠地面積達到58平方米,是世界上綠化面積比重最大的城市之一。平壤就是一個花園城市。這超出了普通中國人的想象。許多網友認為朝鮮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平壤肯定也有些陳舊。其實這不是事實。龍星認為應該客觀地看待這個國家。
平壤旅遊資源豐富,至今仍保留著高句麗古城、安鶴宮遺址、廣法寺等歷史古蹟。龍星對於這些的歷史並不感興趣。他的興趣在於朝中友誼塔。它是中國友人經常來訪的地方,在友誼塔內儲存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的名冊。
朝中友誼塔座落在朝鮮的首都平壤市牡丹峰北麓。這裡距中國駐朝鮮大使館約有二三百米距離。朝鮮解放戰爭勝利後,朝鮮政府在志願軍總部檜倉以及開城等地先後修建了烈士陵園,並陸續合葬了一些原先散葬在朝鮮各地的志願軍烈士。
1959年10月25日,為了紀念在朝鮮戰爭中用鮮血和生命幫助朝鮮人民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豐功偉績,在平壤的風景名勝牡丹峰建造了朝中友誼塔。其建築地址和建築造型由1958年2月周恩來總理訪問朝鮮時和金日成首相親自選定和稽核。
朝中友誼塔是由兩層基座和塔身組成,友誼塔高30米,由1025塊花崗岩和大理石砌成,象徵著中國人民志願軍10月25日赴朝參戰。友誼塔的頂端上面有一個銅質鍍金五角星,其重量達500公斤;塔身正面嵌有“友誼塔”三個朝文鎦金大字,每個字更重達40多公斤。
塔高22.2米,共有兩層塔基,塔基四面有階梯,周圍有欄杆圍繞。在第二層塔基中央方座上立有十二角形塔身。塔基為花崗岩,塔身和欄杆是白色雪花石。塔身下部方座四面有浮雕;正面刻北京天安門和莫斯科克裡姆林宮;西面刻友誼農場的收割機在收割;東面刻鞍鋼高爐;北面刻旅順港口和港畔的勝利塔風光。在十二角形塔身下部,雕有高達1.2米的20個神態各異的兩國人民群像。塔尖是雪花石雕成的蓮花瓣,瓣上有紅光閃耀的友誼徽。
在友誼塔的後面設定有門可以進入塔的內部,在裡面是一個圓形石室,石室中央放置著一塊重達1噸多的大理石基座,石臺上擺放著裝有烈士花名冊的盒子,儲存著10本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名冊原件,記載有2.27萬名烈士的英名,團級以上幹部180名、戰鬥英雄130名,邱少雲、楊根思、黃繼光、偉人之子等英名列在其中。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的條件下,以犧牲十九萬七千人的代價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這的確是一個奇蹟:美國可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而且攜二戰之威和十幾個僕從國的軍隊;中國才剛剛建國,百廢待興。中朝友誼的確是靠鮮血凝結成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