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星把這些砝碼狀的木塞都拔出來,然後一一裝上。小傢伙看了,也一一拆解下來,然後自己拼裝。
她有的能夠裝回去,有的就不能。但是,她不是繼續拼裝,而是放棄。
自己找別的玩具去玩。龍星認識到小傢伙肯定有對新事物的興趣,可是不能夠持久,也沒有足夠的耐心去解決她遇到的問題。
趙豔認為給小孩子的玩具太多,導致她不專心玩某一種玩具。遊樂場的老闆也這樣說。
龍星卻認為:小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是很正常的,三歲以下的孩子不需要刻意培養她的注意力,因為她認識的世界還很狹小,正確的做法應該儘可能讓她接觸新鮮的事物,比如不同型別的玩具、不同的動植物、不同的自然環境。
如果很小的時候就讓她拘泥於幾件玩具或者狹小的天地,並且迫使她集中注意力於此類事物。
她的天性就會受到打壓,人們很難發現她真正的興趣點。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下傢伙在家裡玩了很多不同的玩具,如玩具飛機、坦克、小汽車、火車、青蛙、小白兔、恐龍、牛、羊、猴子、獅子、蝸牛、公雞、多米諾骨牌、各種各樣的積木幾乎所有的玩具她都會拆解,扔得到處都是。
小傢伙也喜歡看書。不過她不是認字,而是讀畫面。透過畫面她認識了蘋果、香蕉、葡萄、楊桃、梨子、桃子、李子、西瓜、香瓜、哈密瓜這些能夠吃的東西,龍星都買回來讓她嚐嚐,加深她的印象。
對於植物和動物的認識,龍星採用儘可能讓她接觸到實物並配以歌曲或詩詞加以強化。
比如,龍星對她到賀龍公園看桃花的時候,他就推著坐在高大的推車上的小傢伙迎著溫暖的春風,朝著如一片火焰一樣的桃花唱:“暖暖的春風迎面吹,桃花朵朵開。”然後,將她從推車上抱到桃花附近讓她聞桃花的香味,用手觸控桃花。
她回來後也會給她奶奶看自己摘來的桃花,並唱
“桃花朵朵開。”龍星又用天貓精靈播放這首歌。龍星發現小傢伙很喜歡鵝的形象,又喜歡聽《詠鵝》這首兒歌。
龍星就開車帶小傢伙到江灘公園的一個湖區。湖區的中央有一個小島,島上有很多鵝。
龍星就向鵝扔食物,鵝就慢慢遊過來,小寶寶居然激動地唱《詠鵝》,周圍的大人都誇她聰明。
她更加得意了,要下來親自餵養鵝。龍星就讓她仔細觀察鵝的羽毛、划水的腳。
讓龍星意外的是,小寶居然走向那些已經上岸的鵝。龍星沒有阻止,倒要看看她想做什麼。
當小寶寶拿麵包走近鵝的時候,鵝也伸長脖子迎面向她走來,並嘎嘎嘎的叫。
小傢伙嚇得連忙往回跑。龍星哈哈大笑,覺得她有些葉公好龍的意思。
這也正好讓她明白,畫面上的鵝與真是的鵝並不完全相同,她總有一天也會明白
“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