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起彼伏的掌聲響起,夾雜著叫好聲,充斥了整個大廳,讓原本安靜的環境突然變得喧譁起來。
“唱得好!”
“該不會是哪個公司的情侶練習生吧。”
“這不親一個嗎?”
角落裡冒出了一個聲音,然後全場的客人也跟著開始起鬨。
“親一個,親一個!”
樸彩英害羞地看了一眼身側自己牽著的徐然,想知道他是個什麼反應,卻發現徐然彷彿什麼都沒聽見一樣,正怔怔地看著前方出神,不禁有點失望。
是個帕布嗎?為什麼唱歌的時候眼神直勾勾地盯著我,這時候卻一點反應都沒有了?
樸彩英只好氣哼哼地拉著還在發呆的徐然下了臺回到了座位上。
資訊的不對稱是人際交往中應當竭力避免的一種情況,這種錯誤會造就一個很奇妙的詞彙——“誤會”。
誤會往往會讓人的軌跡偏離原本應該有的路線,繞了一大圈才能、甚至不能到達本來應有的終點。
但誤會這個詞彙的性質又很特別,它並不能說一定是一種消極的存在,因為它所產生的心理暗示既可能是負面的,也可以是積極的。
比如對某種實際上別具含義的東西想岔了,就會自作多情地以為別人喜歡自己,會在心裡沾沾自喜,大腦分泌的就是愉悅的感覺。
而如果因為太過在乎對方而過於小心翼翼,對失去對方充滿了擔憂,則傾向於胡思亂想自己做錯了什麼,單方面陷入自責,甚至覺得自己不會被原諒。
——比如此時手牽手相連的兩個人,彼此的心靈卻不能因此搭一座相通的橋樑。
樸彩英發現了徐然唱歌時凝滯的眼神,想當然地以為和他合唱的自己,就是他歌聲中的那個女生,心下只是因為徐然的遲鈍稍稍有些埋怨。
可樸彩英不知道的是,裝飾了窗子的是明月,裝飾了自己的甜蜜憧憬的人也的確是他,可裝飾徐然的夢境的卻另有其人。
徐然和孫承完之間也是如此。
徐然其實早就對自己當初賭氣式的衝動感到後悔,心裡對孫承完殘存的最後一絲埋怨,也早就被對她的思念清除殆盡。
但徐然只是覺得,孫承完一定會為自己當初的幼稚絕情而生氣。
甚至成為了半島大勢藝人的她,很可能已經忘了自己這個久遠的朋友,現在再去聯絡,是臉皮不厚的自己無論如何做不出來的事情。
而孫承完呢,卻害怕徐然一直無法原諒背棄了約定的自己,否則徐然也不會更換了聯絡方式,而且也從不聯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