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陳年這麼說,李絮反而也放心了下來,畢竟陳年也來了一段時間了,對於宮廷和朝廷的規矩自然也瞭解。
既然他敢這麼說,那想必也是有自己的自信,不然軍令狀立了下來,到時候說不出個一三五來,那陳年可就真得被砍頭了。
“陛下,臣先前在去庫房的時候發現了好幾樣東西,其中有一物名喚土豆,在相對乾旱和貧瘠的土地上也能種植,正常種植的話畝產最少也有數百斤,若是種植得當能有好幾千斤,其吃法也有很多種,完全可以當做主食來吃。
另外還有一物叫做紅薯,尋常種植的話也能有最少數百斤,若是能精心培育出脫毒的紅薯來,畝產量至少能達千斤,如果能掌握其更合適的培育之法,怕是五千斤以上都有可能。”
陳年一邊說著,一邊看著李絮震驚的樣子。
雖然陳年學的專業不是歷史,但當初上專業課的時候,老師也提到過一嘴,而且自從陳年進入到古代的副本之後,也看了不少相關的書籍。
早在戰國時期那個時候的糧食畝產也就一百來斤,到了漢代的時候增長到了兩百多斤,魏晉南北朝時,南方水稻工作耕種上較粗放,所以畝產水平也不高,基本上與漢代相當,而北方旱地的畝產量也基本上維持著同樣的水平,唐代時的畝產水平提高了不少,已經能突破三百大關了,可一直到了宋代也就只是在這個基礎上提高了五十斤左右,達到三百八十斤上下。
所以綜合來看大夏朝的耕種技術估計也就和明朝差不多,頂多將將突破四百斤大關。
所以當陳年說出土豆和紅薯至少能產大幾百斤,在好的情況下能達到數千斤的時候,李絮自然是震驚的。
李絮心中想著,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大夏朝百姓豈不是用不了幾年就能過上人人都能吃飽的生活了?
百姓能夠人人吃飽的好處可太大了,吃飽之後就有更多的力氣幹活,其他各行各業也能夠得到發展。
這代表著國力的提升,國內經濟提升,軍隊的實力也會整體提升一大截。
“陳年,朕再問你一次,你說的這些可都是真的?”
“千真萬確!”
“好好好!那朕現在便叫來戶部的人與你溝通,具體如何操作,你與他們接洽。”
“臣遵旨。”
沒過多久,戶部尚書便匆匆來到了御書房。
現任戶部尚書名字叫做海少文,是海明賢的父親,現在海明賢已經與姐姐陸柯訂了婚,說起來二人馬上就要成為親家了。
“陛下!”
海少文沒過多久便來到了大殿之上。
但他心中也有些疑惑,本來他還在戶部裡查閱今年的朝廷支出情況,結果陛下身邊的大太監王晉公公匆忙過來說陛下找他有急事。
“海大人,讓陳年和你說吧。”
隨後海少文又好奇的看向了陳年。
陳年把自己昨天的發現又說了一遍,海少文聽後震驚無比。
他比朝中任何人都知道土地畝產數千斤這意味著什麼!
而且這兩種作物還可以當做主食。
於是又像是第一次聽到這事之後的李絮一樣問了一遍陳年這到底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