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瑾心中高興,只是沒有時間在此多呆,眾人相聚了幾日,便匆匆告辭回去了!
年後,趙雲繼續上山隨師學藝,只待將來藝成下山,便往泰山尋其兄長,樊成與趙風兩家人則先行搬遷。
公元179年,諸葛瑾5歲生日一過,便開始準備著另一場拜師禮,程昱雖說與諸葛瑾定下約定,這些年中卻是早將諸葛瑾當做弟子一般,兩人之間單是書信聯絡就未曾斷過。
這日一早,程昱便被諸葛珪請至泰山。隨著這兩年時局的不斷變化,以及諸葛家地位的提高,諸葛珪與諸葛玄兩人也認識到人才的重要,對於自家這小子在拜師學習這一方面也不在牴觸。
兵器上諸葛瑾一心想要學戟,是以這些年來,除了正在隨著華佗學習的五禽戲,便沒有學其他,五禽戲以煉體為主,正是適合諸葛瑾此時學習。一場拜師儀式操辦的熱鬧、盛大,程昱對此很是感到滿意,而且居住在泰山郡中,有著賈詡、田豐、沮授三個與程昱智力不相上下之人陪伴,四人一起,時常進行些切磋,最後竟是惺惺相惜!
諸葛瑾拜師之後,每日教授其文韜謀略之人便多了程昱,田豐主為政,沮授為兵,程昱多是狠辣,三人一起互為補充,填鴨式的將很多東西傾到給諸葛瑾,幸得其過目不忘,成長閱歷中的很多理論,蹭蹭的開始飛漲。
這天,諸葛瑾正在家中練習五禽戲,有僕人進來報,門外有一道士求見。諸葛瑾心中疑惑:家中從來沒有與道士有關聯,怎麼會有人無緣無故上門求見?
諸葛瑾吩咐帶其在客廳等候,後囑咐人叫上賈詡、程昱、田豐、沮授四人前來,這才隻身來到客廳。
剛及進入客廳,便見一道士,身著青衣道袍,手持浮塵,足踏雲靴,頭不及冠,只一發簪而挽,其站立,似容人入景,飄渺難尋。諸葛瑾見此有些吃驚,平復下心中驚訝上前問道:“小子諸葛瑾見過道長,不知道長今來所謂何事?”
那道士轉身面對著諸葛瑾,定定得看其許久,開口道:“貧道號左慈,汝與吾有師徒之緣,不知可願拜入我之門下,隨吾上山學藝?”
“半仙左慈?”諸葛瑾心中更是驚訝,面上強自裝作鎮定,開口詢問道:“不知道長何以知我一孩童?敢問道長有何可以教我?”
左慈沒有不渝,反而臉帶微笑:“汝降生於熹平三年(公元174年),那年天降異象,吾測算出當有人皇降世,遂出山尋訪,至今已有五載,幸今而得見,吾有長生仙術可以教汝,可願學否?”
諸葛瑾搖頭:“人生短短數十載,若得長生是不錯,只是,眼見親人一個個老去,滄海桑田,餘一人於世,又有何意焉?不學!”
“吾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醫卜星相,能預吉避兇,汝可願學?”
“若逢太平盛世,學之尚可,如今?學之無用,不學!”
“吾有行軍佈陣之術,學之即可成一代名將,汝可願學?”
“不學!”諸葛瑾聽得有些煩了,直接否定道。
“呵呵……”被諸葛瑾拒絕,左慈反而笑的更加開心:“吾武藝超凡,刀槍劍戟無所不精,汝可願學?”
“不......額,仙人可以教我戟法?”習慣性的將話要說出,諸葛瑾生生的止住了,有些不大好意思,仍舊開口問道。
左慈昂頭:“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