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典聽及諸葛瑾問其所學,到也不含糊:“我喜愛文學,不喜兵法,現在讀《春秋左氏傳》,不知公子所讀為何?”
“《論語》《春秋》《戰國策》我以讀完,準備在後年年初隨程昱程公學習謀略,現主習武。”諸葛瑾揚著頭,作出一副我懂很多的樣子。
“這程公可是東阿程昱?”李乾本來正與德叔交談,聽到兩人談及程昱,連忙開口急問道。
諸葛瑾知道古人重禮,先是行了一禮才道:“正是程昱,前年程公至琅琊,後與之約定,我及五歲時拜其為師,學習謀略之道。”
李乾眼睛一亮,旋即臉上帶著羞捻道:“諸葛公子,小人有個不情之請,公子前去拜師之時可否攜帶上我這侄兒李典一同前往?”
諸葛瑾低下頭,按捺下心中的竊喜道:“自然是可以的,只是到時收與不收,卻不是我能做主的,還要看程公的決定。”
“公子高義。”李乾聽了大喜,樂得眉開眼笑,隨即又對李典道:“典兒,趕快謝過公子,程公大才,屆時你定當隨其好好學習。”
“謝公子!”李典點點頭,轉身衝諸葛瑾拜道。
伸手將李典扶起,諸葛瑾緩緩地說道:“我是174年正月十五出生,估計咱們年紀相仿,你就別喊我公子了,直呼姓名如何?”
“我雖年長,但學不及你,便稱你為兄如何?瑾兄!”小李典抬手施禮,舉手投足見盡顯大家風範,顯然家教極好。
“這?好,我也不矯情了,典弟!”說著,諸葛瑾還了一禮。
“呵呵呵......”
“哈哈哈......”
諸葛德與李乾見兩人如此,俱是開心地笑了。
“天色已晚,今日且在莊裡稍歇如何?”李乾與諸葛德說道。
“固所願爾!”
是日,諸葛瑾與李典同榻而眠,相談甚歡,約定後年,同學於東阿程昱處。
接下來的幾天,諸葛瑾一行便在李家莊住下,每日裡談論些學習心得,打熬力氣。此時,李典已經開始隨其伯父李乾開始習武,本來是要喊上諸葛瑾一起的,只是其不願學習槍法,最後才作罷。
要說這三國時期,用槍的高手還是很多的:趙雲、張任、馬超、張郃、張繡、夏侯惇、孫策等等,可能是受到現代社會的影響吧,諸葛瑾卻是對於戟情有獨鍾,只是沒有名師教導,自己練習不了,固只是打熬力氣。不過,李乾武藝還是不錯,見諸葛瑾獨自打熬力氣,便專門指導了一些打熬力氣需要注意的事情給他,對此,諸葛瑾大受啟發,每日鍛鍊的更見成效。
幾日間,諸葛瑾與李典的關係日漸親密,便開始將民眾乃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做人要善待民眾的思想稍稍灌輸給其,並且帶著他到災民聚集的地方,親身感受朝政黑暗,民眾疾苦。年少的李典漸漸開始成熟,開始有了自己獨特的想法,諸葛瑾相信,哪怕以後李典不會追隨於其,也絕對會成為一個一生為民的將軍,這對於漢末的百姓來說,也算是一件好事吧!
這天,望著天空,諸葛瑾長長嘆了口氣:“是時候該離開了!”
找到正在練槍的李典和李乾,諸葛瑾上前拜見:“瑾打擾多時,是該告辭的時候了,此番還要多謝伯父的招待,下次到泰山郡,記得來要我家中,定當好好招待。”
“大哥,怎地如此匆忙?”李典這聲大哥叫得真切,讓諸葛瑾心中增添傷感,只是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如今離年關有些近了,也是該出發去尋訪于禁了,不然耽誤了回家過年,再想出門就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