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靖元年八月二十二日,張碩眼見沭陽、下相兩地已經逐步走上正軌,終於踏上了返回東海郡的道路。
原本他是準備在兩縣再留一段時間的,但王安石那邊傳來了訊息,“太極左仙公”葛玄已經帶著親傳弟子“火龍真人”鄭隱,以及田虛真、王古等三百五十二名靈寶派弟子來到了東海郡。並在他的協助下,在東海郡朐山之上,立下了道場。
葛玄和鄭隱,那可都是道門的大人物,張碩自然是要積極一些,表明自己的態度,比例後續百穀丹的煉製,少不得他們出手。
凌進、孟海濤兩人也帶著一眾人馬跟隨張碩一起離開了,接下來張碩需要履行承諾,送他們過海。只是回去的路上,這兩個老傢伙得知了靈寶派在朐山佈道,準備開門招收一批弟子的訊息。希望張碩能帶他們一起去看看,也想看看自己的人,能不能被靈寶派看上,成為一名道門正宗的道士。
是的,修道之士也是有一些區分的。像戴宗以及林辰曦麾下的馬靈這種,都是機緣巧合一下,獲得了一些沒有正統傳承的修行之法,只能算是一名術士。而經過道門授籙的,才是真正的道士,可獲得對應的稱號。比如鮑靚的五雷籙稱號,道法威力加成30%,葛洪的上清籙稱號,道法威力加成50%。
《皇朝》中授籙有5個等級,初次授籙是《太上三五都功經籙》,獲得授籙後,可獲得稱號“都功籙”,自身道法威力+10%。
第二次加籙,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經籙》,獲得授籙後,可獲得稱號“盟威籙”,自身道法威力+20%。
第三次加籙,加授《上清三洞五雷經籙》,獲得授籙後,可獲得稱號“五雷籙”,自身道法威力+30%。
第四次加籙,加升《上清三洞經籙》,獲得授籙後,可獲得稱號“三洞五雷籙”,道法威力+40%。
第五次加籙,晉升《上清大洞經籙》,獲得授籙後,可獲得稱號“上清籙”,道法威力+50%。
授籙不是隨便一個小道觀都能夠舉行的,必須是歷史上那些有名有姓的正統道教,因道教影響力的原因,各個道教能給弟子授籙的等級也不同。
而唯有靈寶派、五斗米教、茅山派、淨明道四家,才有授予弟子最高五級籙的能力。因為這四家分別擁有靈寶法壇、正一法壇、上清法壇以及淨明法壇,法壇在《皇朝》之中屬於特殊性建築,是授五級籙的先覺條件。
且授籙過程中,至少得有三位道門大師出席,即籙壇監度師、傳度師、保舉師,傳度師負責舉行授籙科儀,監度師由道派掌門擔任,負責監督整個授籙活動按道教儀軌進行。保舉師是道門中的大人物,推薦弟子授籙。
而葛洪當時說為張碩授籙,充當的就是保舉師身份,後續需要在掌教葛玄的觀摩下,由靈寶派的鄭隱或田虛真、王古等靈寶派長老,為張碩舉行授籙儀式。
對於兩個老傢伙的心思,張碩自然明白,但他還是毫不猶豫的同意了下來,在不影響切身利益的情況下,張碩一直都保持著以和為貴的態度。既然兩人有意,讓他們去試試就是了。
而就在乾國這邊歸於平靜,各地走向穩定的時候,齊、蜀兩國的戰事卻一直不曾停止。
不同於齊國的兩面受敵,蜀國在覆滅周國之後,便與呂布、陶謙、時溥三人在臨淮郡內展開了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