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開局皇帝:我招募到了槍神趙雲> 第196章楊大眼生擒俞大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96章楊大眼生擒俞大猷 (2 / 3)

為了對應這個難題,捷克的貴族們創造出了一種戰法,即利用移動的四輪馬車為屏障,來保護農民兵的生命安全。這就是歐洲車營的雛形——胡斯車堡。

胡斯車堡的優勢在於,它既可以憑藉高大的擋板為戰車上計程車兵提供保護,也具有較強的機動性,可以在戰場上自由的運動。

胡斯車堡的基本單位是小組,每一個車堡小組一般有1020人和相應的軍械。在小組之上,以10輛車堡為單位組成更大的戰術單位,再往上則是幾十上百輛車堡組成的連隊單位。

每個小組一輛戰車,戰車的人員配置是2名射手(裝備有火繩槍和炮、4到8名弩手、2到4名鏈枷手(用農民的鏈枷作戰、4名長矛手、2名盾牌手(戰鬥時用大盾牌掩護人和馬和2名馭手。馭手負責駕馭馬匹和到宿營地後聯結戰車,戰車由車長指揮。

車堡作戰並不是單兵種獨立作戰,而是步、騎、車三方結合,協同作戰。胡斯車堡的配備步兵編為五十人隊,配有五十人長。百人長指揮數個五十人隊,步兵蓋特曼統率所有步兵。騎兵因為裝備輕,機動性強,因此任務是偵察、行軍警戒、實施反衝擊和追擊潰逃之敵。

除了人員上的混合,車堡還利用火炮作為火力支援。胡斯車堡的炮兵部隊分為野戰炮兵和攻城炮兵。野炮有發射石彈的短炮管榴彈炮和固定在木製炮架上、發射石彈和鐵彈的長炮管。一般而言,5輛戰車配1門野炮。主要攻城火炮是口徑850毫米、射程200到500米的臼炮,每個戰車隊配1門。

可以說,胡斯車堡是近代陸軍戰術的曙光,因為它終結了貴族騎士不可戰勝的神話,也打破了中世紀戰爭的個人武勇為主的戰爭特點,更加強調各個兵種之間的緊密配合。

當然,胡斯車堡並不是單純歐洲人的專利,明朝時期也獨立創造出了車營的戰法,而將這一戰法發揚光大的人,正是俞大猷!在後世華夏,世人都知道戚繼光,但不少人都不知道,戚繼光時代,還有個俞大猷,抗倭功績,不亞於戚繼光。其本身領兵才能也不比戚繼光低多少。

須知當時的人們,稱呼二人為“俞龍戚虎”。龍明顯比虎強,所以,當時的人,對俞大猷的評價,還要高於戚繼光。只不過相對於處事圓滑的戚繼光,同為抗倭名將的俞大猷性情剛直、不知變通,被朝廷猜忌和排擠打壓。

在嘉靖三十七年,俞大猷先後殺倭寇四五千人,幾乎平定倭患,但是由於官軍將倭寇圍攻一年不能攻破,作為俞大猷上官的總督胡宗憲,便認為讓倭寇出走更有利,於是便打算暗地放開防線,誘使敵人四散逃跑後再逐個擊破對方,因此並沒有配合俞大猷督兵追擊。以至於事後御史李瑚就此事上疏彈劾胡宗憲。而身為官場老油條的胡宗憲,便一推二五六,直接將罪責推到俞大猷頭上,嘉靖皇帝大怒,下令逮捕俞大猷。

直到嘉靖三十八年。含冤入獄的俞大猷,被好朋友陸炳花以重金保釋出來,去大同巡撫李文進麾下,防備蒙古入侵。

到任後,俞大猷發現明朝步兵和蒙古騎兵作戰,最害怕被蒙古騎兵突入陣中。因為,那樣會導致全軍崩潰。任憑蒙古騎兵砍殺。為了讓孱弱的明軍步兵能對抗這些來去如風的蒙古騎兵。

俞大猷便根據蒙古騎兵的特點,又總結了含冤去世的著名軍事家曾銑的車營之法後,特地設計出了一種阻擋蒙古騎兵衝陣的獨輪戰車。自此中國的車營歷程便拉開了序幕。

俞大猷的獨輪戰車,其實非常的簡單,就是在獨輪車前面插上三四個矛頭,阻擋蒙古騎兵的衝擊。若是蒙古騎兵敢撞上來,直接就被車前的三四個矛頭給捅穿了。而獨輪車後面的兩個支架,會深深地紮在土裡,防止獨輪車被騎兵撞開。

這樣一來,率先衝上來的蒙古騎兵,戰馬就會被扎死在車前,而騎兵,摔下馬後,也會被明軍殺死。後面衝上來的蒙古騎兵,只能撞到最先那匹戰馬的屍體上,不得前進。如此蒙古騎兵就無法突入明軍步兵陣中了,而明軍步兵也不會因為戰陣被沖垮而潰敗。

躲在獨輪戰車陣後面的明軍,可以用火槍和弓箭殺傷蒙古騎兵。等到蒙古騎兵被獨輪戰車陣阻礙後,明軍騎兵還可以從側面衝出來,攻擊失去了速度的蒙古騎兵側翼。

透過獨輪戰車阻敵,火槍手和弓箭手不住射擊,最後派出明軍騎兵衝擊被逼停後喪失了速度的蒙古騎兵,這一整套的戰術。大同鎮多次打敗了入侵的蒙古騎兵,俞大猷也因此而被免罪。

他留下的車營戰法,也大大影響了後來包括戚繼光在內的明朝眾多將領。而《皇朝》之中,地處東北的平國在招攬到了俞大猷這樣的名將後,自然也不會放過獨輪戰車這種破騎殺器。

雖然說,這玩意在《皇朝》評價中僅為白銀級別,威力和破騎效率上遠遜於黃金級別的的胡斯車堡和後來戚繼光在此基礎上改進出的改良偏廂車。但因為構造簡單,在推廣大面積運用上遠遠勝於二者。

在雄鷹聯盟和蒼狼聯盟近幾個月來的大小戰爭中。俞家軍憑藉著這些獨輪戰車,多次綻放鋒芒,予以聯軍重創。

比如當下平軍突遭聯軍騎兵突襲,俞家軍匆忙佈置的平軍車陣,也讓聯軍騎兵當場人仰馬翻。

一波衝鋒下來,五千騎兵死傷近千人。雖然說成功的撕開了俞大猷的匆忙擺下的車陣。但這個傷亡,還是足以讓葉辰曦心疼的滴血。

“該死的,又是這破車陣,等大爺以後造出大炮。轟不死你。”

葉辰曦說罷,看了身邊的楊大眼一眼,開口說道:“楊將軍,看來這次還需要你親自出手了。”

“國君無憂,且看末將生擒了這廝獻於國君!”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